[实用新型]持压灭火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7405.0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9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明;王子龙;李泽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1/03 | 分类号: | A62C31/0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火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头,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开式系统、闭式系统、雨淋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系统的喷头。
背景技术:
为预防火灾,宾馆、厂房、高层建筑、公共建筑等各种建筑场所都安装有自动喷水灭火喷头或气体灭火喷头。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用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喷头的灭火介质出流量与喷头的压力成正比。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开式系统、闭式系统、雨淋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系统需要保证最不利点喷头的压力,由于存在管路损失,导致除系统最不利点喷头外,其余喷头的压力均远远超过其实际所需求的压力,造成压力的浪费,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开式系统、闭式系统、雨淋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中引起灭火时水源的浪费,在气体灭火系统中会引起系统短路,气体喷洒不均。影响火灾扑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灭火喷头压力浪费的缺陷,提供一种保证性更好的灭火喷头。
本实用新型持压灭火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部分和接管,所述喷头部分和接管之间设有以稳定均衡喷头压力的持压装置。
上述持压装置包括有外套和设在外套体内可沿外套轴向移动的进水(气)环、弹簧及出水(气)环,所述出水(气)环与外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于进水(气)环与出水(气)环之间。
上述出水(气)环包括一环形片和设在环形片上的凸台,所述凸台与环形片具有一出水口。
上述进水(气)环由上环形片和设在上环形片上的下凸台构成,所述下凸台与上环形片具有一进水口,所述上环形片上设有若干个小通孔;所述环形片上的凸台与上环形片上的下凸台方向相对,且下凸台外径小于凸台上的出水口内径。
上述喷头部分为闭式喷头、易熔断喷头、快速响应喷头、玻璃喷头、防火卷帘冷却水幕喷头、开式雨淋洒水喷头、水喷雾喷头、水幕喷头、家用喷头、大水滴喷头、旋转喷头或气体灭火喷头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水流(气流)的作用下,进水(气)环可在持压装置的腔内沿轴向上下移动,弹簧用以平衡水流(气流)推动进水(气)环的推力,出水(气)环为固定结构,进水(气)环与出水(气)环之间的间距是通过进水(气)环上小通孔的水流(气流)通道,该间距随供水(供气)压力大小而改变,供水(供气)压力大则间距小,可实现节流减压持压的作用。持压装置设在喷头的接管内,不影响喷头的正常使用,喷头安装施工方便。
与现有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喷头相比,本实用新型持压灭火喷头由于带有持压装置具有减压持压的效果,能有效减少喷头过剩的压力,使系统内所有喷头的压力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减少喷头过剩压力,可使得系统的灭火介质喷洒均匀,不存在压力浪费问题,达到节约灭火介质以及提高系统的灭火可靠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灭火喷头由喷头部分和持压装置部分组成,除可达到普通喷头的作用外,通过持压装置可自动适应不同的供水(供气)压力,稳定喷头压力在一定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a是持压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1b是自动喷水开式(洒水)系统持压灭火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喷水闭式系统持压灭火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气体灭火系统持压灭火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自动喷水开式(水幕)系统持压灭火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直立型自动喷水闭式系统持压灭火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侧墙保护持压灭火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侧墙型自动喷水闭式系统持压灭火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头部分,2、持压装置,3、接管, 21、进水(气)环,22、弹簧,23、出水(气)环,24、外套,25、小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持压灭火喷头,包括喷头部分1和接管3,所述喷头部分1和接管3之间设有以稳定均衡喷头压力的持压装置2。
为了设计简单,上述持压装置2包括有外套24和设在外套体内可沿外套轴向移动的进水(气)环21、弹簧22及出水(气)环23,所述出水(气)环23与外套2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2设于进水(气)环与出水(气)环之间。
为了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均衡喷头压力,上述出水(气)环23包括一环形片231和设在环形片上的凸台232,所述凸台与环形片具有一出水口2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7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健身器材的阻力调整机构
- 下一篇:红蓝光面部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