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再加热炉用辊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7901.6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9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归杏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淞舜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7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再加 热炉用辊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管再加热炉炉内的辊道。
背景技术
经周期轧管机轧制的钢管在进定径机前,需要进行再加热,若进行热处理也需要进行再加热,钢管再加热大多采用步进炉,而钢管的进出炉采用辊道输送。辊道是轧钢车间运送轧件的主要设备,其重量占整个轧钢车间设备总重量的40%左右,是轧钢车间中使用最多的设备。
现有技术的用于钢管再加热炉的辊道的结构如附图1所示,主要包括1辊体、辊轴4和水管等5,其中辊轴4配合安装在辊体1中,并且构成了内腔6,水管5位于辊轴4中。由于辊体的材质为耐热钢且由图可以看出,其中的冷却水只起到冷却辊轴的作用,对辊子外表面基本没有起到冷却作用,辊体表面温度与炉内温度相差无几,这样炉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辊体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强度不够,极易在颈线处断裂、变形,其单炉年消耗量达50-60件;其次辊体表面长期在高温下而硬度降低,由此与所输送的高温钢管发生粘连,使管体表面形成一个个凹坑,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且生产效率高的辊道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管再加热炉用辊道,包括辊体、第一盖板、第二盖板、辊轴和水管;所述辊体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辊体中心处设有配套的辊轴;所述辊轴与辊体互相配合构成内腔;所述辊轴内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辊轴延伸到辊体的端部;所述辊轴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内腔与通孔通过小孔相通。
优选的,所述小孔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水管通过支撑板与辊轴固定相连。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钢管再加热炉辊道,将辊轴伸长到辊体端部,以增加对辊体受力位置的支撑作用,防止辊体的断裂,同时冷却水进入到辊体的内壁,直接对辊体进行冷却,保证辊体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硬度下降,避免辊体与钢管粘连,导致钢管表面形成凹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钢管再加热炉用辊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管再加热炉用辊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A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1、辊体;2、第一盖板;3、第二盖板;4、辊轴;5、水管;6、内腔;7、通孔;8、支撑板;9、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2-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管再加热炉用辊道, 包括辊体1、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辊轴4和水管5;所述辊体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所述辊体1中心处设有配套的辊轴4;所述辊体1与辊轴4互相配合构成内腔6;所述辊轴4内开有通孔7;所述通孔7内固定连接有水管5;所述辊轴4延伸到辊体1的端部;所述辊轴4上开有若干个小孔9;所述内腔6与通孔7通过小孔9相通;所述小孔9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水管5通过支撑板8与辊轴4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钢管再加热炉,将辊轴伸长到辊体端部,可以用来增强对辊体受力位置的支撑作用,同时使冷却水进入辊体的内壁,可以直接对辊体进行冷却,辊体表面的硬度不会降低,这样就避免了辊体与所输送的高温钢管发生粘连,导致钢管表面形成一个个凹坑,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淞舜五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淞舜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7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