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喷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9216.7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6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启;徐春玲;王建国;薛俊玺;李庆美;朱荣燕;李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F27D3/18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周长义;崔民海 |
地址: | 27112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喷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带有固体颗粒的气固两相流的新型耐磨喷吹管道。
背景技术
喷吹管道,是喷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喷吹管道的磨损主要是固体颗粒冲刷磨损,一旦发生管道磨损,不仅造成带有固体颗粒的气固两相流的意外流失,而且污染周边环境;如果输送气固两相流含有毒有害成分,更是较大安全隐患。对于压力大、磨琢性强、浓度高的喷吹气体,管道中的弯管部分及其临接的直管易发生磨损;尤其在较长距离喷吹管道中,受管道外形尺寸、固体颗粒特性(粒度、成分)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喷吹系统效率低的应对措施,就是提升喷吹压力,不仅更加重了喷吹管道的冲刷磨损,更致使喷吹系统生产成本直线上升。目前,在高炉炼铁行业,很多企业都采用了“喷吹煤粉”方法。高炉喷吹煤粉来代替焦炭是目前钢铁业降低生铁成本的关键技术。喷煤代替焦炭,可减少炼铁对炼焦煤的依赖,降低炼焦和高炉炼铁环境负荷,并实现高炉强化冶炼,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但受炉前作业环境条件限制,煤粉喷吹管道一般都是长距离、多弯头设计,磨损故障频繁,且所需喷吹压力相对较大。中国专利公报公布的专利号为200420088028.7的一种高效脉冲喷吹管,一端连接压缩空气,一侧设有多个出气孔,每一出气孔分别与一喷吹短管相连接,喷吹短管与喷吹管的出气孔的连接端侧壁上具有一个以上的凹槽,该凹槽与喷吹管间构成气流诱导口。中国专利公报公布的专利号为201120407993的一种高炉煤粉喷吹装置,采用两条充压支路同时从喷吹罐的顶部和底部对罐腔充压,不仅缩短了充压时间,提高了高炉煤粉喷吹装置的工作效率,而且下部充压还改善了煤粉在罐内的流化度,使煤粉喷吹得更加均匀,喷吹管路更加通畅。以上两类专利技术均属提升压力提高喷吹能力范畴,并没有本实用新型的耐磨保温类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极大限度的减少管道磨损,提升喷吹效率的耐磨喷吹管。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依次固定连接的直管、弯管、接头管,其技术要点是:在弯管和接头管的内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耐磨小楔板,在耐磨小楔板的卡槽内或者耐磨小楔板与管内壁之间形成的卡槽内安装有耐磨基板。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弯管和接头管的内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耐磨小楔板,在耐磨小楔板的卡槽内安装有耐磨基板。在喷吹过程中,固体颗粒自动填充到易磨损管道内壁的耐磨小楔板夹角内,形成一圈圈保护层,以避免喷吹管道频繁磨损故障,不但有效地减少了物料混合物对管道磨损,提高了管道的使用寿命,而且提升了喷吹系统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喷吹管的结构简图。
其中,1、直管,2、弯管,3、接头管,4、耐磨基板,5、耐磨小楔板,6、喷吹管,7、保温管,8、保温包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依次固定连接的直管1、弯管2、接头管3,在弯管2和接头管3的内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耐磨小楔板5,在耐磨小楔板5的卡槽内或耐磨小楔板5与管内壁形成的卡槽内安装有耐磨基板4。
所述耐磨小楔板和耐磨基板可选用与喷吹管道相同的材质(钢板等)制作,逆喷吹气流方向,与喷吹管易磨损内壁10-20°夹角焊固。耐磨小楔板和耐磨基板外形尺寸一般选取:宽=管径的1/10大小左右;长*COS夹角=易磨损内壁长的1/10大小左右。其中,系列耐磨基板安装在易磨损管道内壁的下侧,相应耐磨小楔板插装在耐磨基板上(易磨损管道内壁下侧磨损最严重,这样可在发现耐磨小楔板磨损严重后立即更换);易磨损管道内壁的两侧和上侧,分别焊接安装耐磨小楔板。弯管内侧安装最大耐磨小楔板,接头管与弯管对接端的内侧安装最大耐磨小楔板,依次递减,至接头管与直管对接端的内侧安装最小耐磨小楔板。
为了保证高炉煤粉喷吹管道的的温度,在喷吹管6的下侧固定安装有一个保温管7,高炉煤粉喷吹管道的保温管7的管径一般取喷吹管6的1/5-1/3,为确保密闭保温效果,保温,7与喷吹管6外侧需用保温材质包裹层8加固,同时也起到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9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差压式抽油机减载器
- 下一篇:一种用手枪钻夹持的薄铁板专用钻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