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钮控制式电热开水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9927.4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8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钢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钢森 |
主分类号: | A47J31/56 | 分类号: | A47J31/56;A47J3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钮 控制 电热 开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热开水瓶。
背景技术
电热开水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其能够快速加热水并积蓄热水,方便于人们随时取用。电热开水瓶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盛装水的主机,用于加热水的加热装置,用于出水的出水装置及相应功能的控制装置组成,使用时由用户先在主机内装入待加热的水,并通过设置于主机外的相应控制按钮来进行加热控制;常见的电热开水瓶一般具有热水和保温功能,目前市场上另有一些电热开水瓶还加入了温度控制甚至制冷功能;目前常见的功能按键都是按压或触碰形式的,对于电热开水瓶来说,如果功能较多,则相应需要的按键也会较多,例如,在具备温度调节功能的电热开水瓶上,用户在调节温度时,只能通过多个按键组合进行选择,可能涉及到开关、温度上升选择、温度下降选择、确定、烧水等多个按键,步骤较多且繁琐,这样用户在使用时可能会分辨不清,操作不便,产生困难,甚至操作错误,可见目前按键方案仍然有所不足,有必要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旋钮控制的电热开水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钮控制式电热开水瓶,包括主机、加热单元及电源,所述主机上设置有连接电源的控制旋钮,该控制旋钮包括固定座及转动套设于固定座上的旋钮座,在主机内设置有加热控制单元,加热控制单元根据旋钮座沿固定座正转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负载,所述电源通过加热控制单元与加热单元连接。
进一步,旋钮座在固定座上旋转位置依次对应有关闭档位及开启档位,在关闭档位上,电源与加热控制单元断开连接,在开启档位上,电源与加热控制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机内设置有制冷单元及制冷控制单元,所述旋钮座在固定座上旋转位置还对应有制冷档位,在制冷档位上,制冷控制单元根据旋钮座沿固定座正转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负载,所述电源通过制冷控制单元与制冷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热开水瓶,其采用控制旋钮来进行加热温度控制,结构接外形新颖有趣,在使用时用户通过控制旋钮就可以很直观方便的对加热水温进行一次性控制,避免了繁琐的操作过程,而且不会造成操作错误,可见其十分的方便合理,很适合于温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旋钮控制式电热开水瓶,包括主机1、加热单元2及电源3,所述主机1上设置有连接电源3的控制旋钮4,该控制旋钮4包括固定座41及转动套设于固定座41上的旋钮座42,在主机1内设置有加热控制单元5,加热控制单元5根据旋钮座42沿固定座41正转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负载,所述电源3通过加热控制单元5与加热单元2连接,其中加热控制单元5可采用旋转编码器配合微处理器的方案,可以达到合适的效果,当然也可以采用机械结构的方案,即固定座41及旋钮座42分别设置多个导电片,旋钮座42的导电片分别对应连接不同负载的加热控制单元5,用来调整加热单元2的电压,以达到不同温度值;在优选方案中,旋钮座42在固定座41上旋转位置依次对应有关闭档位及开启档位,在关闭档位上,电源3与加热控制单元2断开连接,在开启档位上,电源与加热控制单元2相连接。此外还可以增加制冷功能,在述主机1内设置有制冷单元6及制冷控制单元7,所述旋钮座42在固定座41上旋转位置还对应有制冷档位,在制冷档位上,制冷控制单元7根据旋钮座42沿固定座41正转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负载,所述电源3通过制冷控制单元7与制冷单元6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钢森,未经张钢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99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