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0237.0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7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郭红治;范艳霞;郑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3/00 | 分类号: | F01K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分布式 能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属于能源领域。
背景技术
以燃气、轻柴油为燃料的区域型分布式能源站,通过热、冷、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建设在包括城市工业园区、旅游集中服务区、生态园区、大型商业设施等能源利用集中的区域。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1〕2196号)文件要求,“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拟建设10个左右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
但是目前我国的分布式能源站存在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和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使得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它能够减少占地面积,降低投资成本和施工难度,使其适宜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包括A余热锅炉、B余热锅炉、A燃气轮机、B燃气轮机、A汽轮机、B汽轮机、A汽轮发电机、B汽轮发电机和电控楼,A燃气轮机和B燃气轮机并列设置,A余热锅炉通过烟道与A燃气轮机的尾部连接,B余热锅炉通过烟道与B燃气轮机的尾部连接,A余热锅炉和B余热锅炉的尾部设有汽机房,A汽轮机和B汽轮机纵向布置在汽机房内,A汽轮发电机与A汽轮机连接,B汽轮发电机与B汽轮机连接,A汽轮机通过汽水管道与A余热锅炉连接,B汽轮机通过汽水管道与B余热锅炉连接;汽机房内远离A余热锅炉和B余热锅炉的一侧设置有A循环水管道和B循环水管道,A余热锅炉和B余热锅炉的尾部单侧分别设有A冷却塔和B冷却塔,A冷却塔与A循环水管道连接,B冷却塔与B循环水管道连接。
前述的这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中,汽机房内靠近A余热锅炉和B余热锅炉的一侧设有一条贯穿汽机房的主通道。
前述的这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中,汽机房内A汽轮发电机和B汽轮发电机之间设有检修场地。
前述的这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中,所述电控楼设置在A余热锅炉和B余热锅炉之间。
前述的这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中,所述电控楼与汽机房为分体式结构。
前述的这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中,所述电控楼与汽机房为一体式结构。
前述的这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中,所述A汽轮机和B汽轮机顺列布置。
前述的这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中,所述A汽轮机和B汽轮机镜像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传统分布式能源站系统进行优化创新,将电控楼布置在两台余热锅炉之间,冷却塔单独设置,按照模块化思路,对燃气轮机及余热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电控楼、冷却塔进行合理布置,降低了施工难度,大幅缩短了设计周期,节约用地和减少投资,使本实用新型适于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控楼与汽机房为一体式结构且A汽轮机和B汽轮机顺列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A余热锅炉,2-B余热锅炉,3-A燃气轮机,4-B燃气轮机,5-A汽轮机,6-B汽轮机,7-A汽轮发电机,8-B汽轮发电机,9-汽机房,10-A循环水管道,11-B循环水管,12-A冷却塔,13-B冷却塔,14-电控楼,15-检修场地,16-主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燃气型分布式能源站系统,包括A余热锅炉1、B余热锅炉2、A燃气轮机3、B燃气轮机4、A汽轮机5、B汽轮机6、A汽轮发电机7、B汽轮发电机8和电控楼14,A燃气轮机3和B燃气轮机4并列设置,A余热锅炉1通过烟道与A燃气轮机3的尾部连接,B余热锅炉2通过烟道与B燃气轮机4的尾部连接,A余热锅炉1和B余热锅炉2的尾部设有汽机房9,A汽轮机5和B汽轮机6纵向布置在汽机房9内,A汽轮发电机7与A汽轮机5连接,B汽轮发电机8与B汽轮机6连接,A汽轮机5通过汽水管道与A余热锅炉1连接,B汽轮机6通过汽水管道与B余热锅炉2连接;汽机房9内远离A余热锅炉1和B余热锅炉2的一侧设置有A循环水管道10和B循环水管道11,A余热锅炉1和B余热锅炉2的尾部单侧分别设有A冷却塔12和B冷却塔13,A冷却塔12与A循环水管道10连接,B冷却塔13与B循环水管道1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0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零点电源电池组
- 下一篇:双足驱动压电直线电机及电激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