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臂骨折固定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1329.0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0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月权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212 山东省邹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折 固定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下臂骨折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科治疗肢体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是,先将断骨复位对齐后,打上石膏,在骨折的肢体一侧或者双侧,安放长条形硬板,然后用绷带缠绕固定。使断骨在复位固定的前提下,重新长合。对于下臂骨折的患者,通常采用一矩形板担在下臂下方,通过绷带缠紧固定骨折处,避免发生位移,然后再通过绷带将下臂悬吊。这种固定方式存在操作复杂,费时费力,绷带缠绕过紧,不利于患者肢体血液流通,不利于断骨的恢复长合。绷带必须重新缠绕。绷带缠绕过松,矩形板易滑脱,且矩形板不符合人体下臂形状工学结构,患者佩戴不舒服,达不到固定定位的作用,患者稍有不慎,即可造成损伤部位发生位移,引起并发症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牢固,使用方便,使用时不必担心因绷带缠绕过紧或者过松,给患者造成的损伤和痛苦。并可有效防止损伤部位位移,引发并发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臂骨折固定夹具,包括托槽,护罩,挂绳杆,连接螺母,连接丝孔,连接板,内垫,其中,托槽与护罩为U型凹槽,U型凹槽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托槽与护罩的开口相对设置,托槽与护罩的开口处的外侧,均水平设置有连接板,护罩顶部中央位置设置有挂绳杆,托槽与托槽开口处的连接板在生产时一次成型,护罩、挂绳杆、护罩开口处的连接板在生产时一次成型,托槽、护罩、连接板、挂绳杆均为PVC材质。
托槽、所述护罩的U型凹槽的内壁上粘贴固定有所述内垫。
挂绳杆上设置有两个挂绳孔,所述挂绳孔与挂绳杆在制造时一体成型。
护罩上的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螺母,托槽上的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丝孔,连接螺母与连接丝孔一一对应且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结构简单,固定牢固,使用方便,使用时不必担心因绷带缠绕过紧或者过松,给患者造成的损伤和痛苦。并可有效防止损伤部位位移,引发并发症。还可有效的预防了由于外力撞击对损伤部位的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识:
1、护罩 2、内垫 3、挂绳孔
4、挂绳杆 5、连接板 6、连接螺母
7、连接丝孔 8、托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托槽8,护罩1,挂绳杆4,连接螺母6,连接丝孔7,连接板5,内垫2,其中,托槽8与护罩1为U型凹槽,U型凹槽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托槽8与护罩1的开口相对设置,托槽8与护罩1的开口处的外侧,均水平设置有连接板5,护罩1顶部中央位置设置有挂绳杆4,托槽8与托槽8开口处的连接板5在生产时一次成型,护罩1、挂绳杆4、护罩1开口处的连接板5在生产时一次成型,托槽8、护罩1、连接板5、挂绳杆4均为PVC材质。托槽8、护罩1的U型凹槽的内壁上粘贴固定有内垫2。挂绳杆4上设置有两个挂绳孔3,挂绳孔3与挂绳杆4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护罩1上的连接板5上设置有多个连接螺母6,托槽8上的连接板5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丝孔7,连接螺母6与连接丝孔7一一对应且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牢固,使用方便,使用时不必因担心绷带缠绕过紧或者过松,给患者造成的损伤和痛苦。并可有效防止损伤部位位移,引发并发症。还可有效的预防了由于外力撞击对损伤部位的二次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月权,未经李月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13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含硅膜的方法
- 下一篇:新的取代的咪唑并喹啉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