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齿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1889.6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5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堀健二;内田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1/20 | 分类号: | F16H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齿轮装置,该齿轮装置具备:偏心凸轮,该偏心凸轮具有相对于旋转轴偏心的支承部并被驱动而进行旋转;内齿齿轮,该内齿齿轮设置在与偏心凸轮同轴的位置;以及外齿齿轮,该外齿齿轮支承于偏心凸轮并与内齿齿轮啮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借助十字头联轴器而将输出轴与外齿齿轮连接。并且,构成为将内齿齿轮设为固定构件,由此能够基于该内齿齿轮与外齿齿轮的齿数差而将偏心凸轮的旋转进行减速来输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6304号公报
然而,通过采用如上结构,虽然能够形成小型且减速比高的减速器,但是因采用了十字头联轴器而存在其结构复杂化的问题。另外,正是由于具有高减速比,从而还导致施加于其啮合的齿轮齿之间的载荷也增大。因而,为了传递大的扭矩,需要通过扩大上述内齿齿轮及外齿齿轮的齿宽(沿着齿线的长度)来增大两者的啮合面积。并且,由此存在其轴向尺寸增大的问题,因此,在这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装置,能够以小型且简易的结构确保高减速比并传递更大的扭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是一种齿轮装置,其将被输入的驱动旋转进行减速来输出,具备:偏心凸轮,该偏心凸轮形成为能够旋转,具有设定在相对于其旋转轴心偏心的轴心上的支承部,并被旋转驱动;内齿齿轮,该内齿齿轮设置在与上述偏心凸轮的上述旋转轴心同轴的位置;以及外齿齿轮,该外齿齿轮被设定成齿数比上述内齿齿轮少,被支承于上述支承部的同时与上述内齿齿轮啮合;输出部,该输出部与上述外齿齿轮一体且同轴地旋转;以及轴承部,该轴承部以上述外齿齿轮及上述输出部的轴线相对于上述偏心凸轮的上述旋转轴心交叉的方式倾斜的状态对上述输出部进行支承,并且上述内齿齿轮及上述外齿齿轮分别具备在圆锥面形成齿轮齿而成的锥齿部,该圆锥面的顶点、与上述旋转轴心与上述轴线的交点重叠。
即,通过偏心凸轮被旋转旋转,支承于该偏心凸轮的外齿齿轮在内齿齿轮的内侧进行自转及公转。并且,输出部以其前端绕偏心凸轮的旋转轴旋转的所谓摆头状态与外齿齿轮一体且同轴地进行旋转。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基于上述内齿齿轮与外齿齿轮的齿数差而能够对输入于偏心凸轮的驱动旋转进行减速,并且,无需借助复杂的联轴器机构就能够将上述减速后的外齿齿轮的旋转(自转)直接从与该外齿齿轮一体地进行旋转的输出部输出。
另外,内齿齿轮及外齿齿轮,以锥齿部彼此啮合的形态啮合,其中,该上述锥齿部的顶点与外齿齿轮及输出部的轴线与偏心凸轮的旋转轴的交点重合。由此,即使是外齿齿轮相对于上述内齿齿轮倾斜的状态,也能够确保良好的啮合状态。进而,由于是形成锥齿部的各齿轮齿的齿线在相对于偏心凸轮的旋转轴斜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上述偏心凸轮的沿着旋转轴的轴向尺寸,且能够扩大各齿轮齿的齿宽来扩大两者的啮合面积。其结果,能够以小型且简易的结构确保高减速比,且能够传递更大的扭矩。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上述内齿齿轮及上述外齿齿轮分别具备设置成与上述锥齿部同轴且相互啮合的直齿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进一步扩大各齿轮齿的齿宽,能够确保更大的啮合面积。其结果,能够传递更大的扭矩。并且,在沿着偏心凸轮的旋转轴的方向上,即使外齿齿轮在从内齿齿轮离开的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也能通过上述直齿部之间的啮合维持两者的啮合关系。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上述轴承部具有插通孔,该插通孔配置成与上述偏心凸轮及上述内齿齿轮同轴、且供上述输出部插入,上述轴承部以在上述输出部的外周滑动接触于上述插通孔的内周的状态对该输出部进行支承。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靠近外齿齿轮及输出部的轴线与偏心凸轮的旋转轴的交点的位置可靠地对输出部进行支承。并且,由此能够抑制输出部的轴晃动,即,能够抑制外齿齿轮及输出部相对于与偏心凸轮的旋转轴一致的内齿齿轮的轴线的斜度发生变动。其结果,能够更加适当地维持内齿齿轮与外齿齿轮的啮合状态。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在上述输出部的外周形成有弯曲成球面状的滑动接触凸面,并且,在上述插通孔的内周形成有与上述滑动接触凸面对应地弯曲成球面状的滑动接触凹部。
根据上述结构,输出部以其滑动接触凸面与插通孔侧的滑动接触凹面滑动接触的状态被支承于轴承部。由此能够实现输出部的更加顺畅的旋转及摆头运动。另外,形成于上述输出部与插通孔之间的间隙减小,由此能够实现上述轴承部的防水性的提高。并且,还具有组装时的定位变得容易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1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短信网关的业务通信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起落架缓冲器的变油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