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负荷活性污泥反应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3591.9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云凤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嘉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刘英梅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 活性污泥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负荷活性污泥反应池。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领域,目前应用较多的反应池是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形式。实践证明该种地埋式反应池具有诸多的缺陷:首先是难于管理,存在监管盲区;其次是设施寿命短,检修维护比较困难;再者单一的接触氧化形式并不能保证良好的反应处理效果,不能保证污水在处理过后达标排放。经验表明,污水处理量在500立方米每天至1000立方米每天的城镇居民小区污水处理站最好是以全封闭形式建于地上,这样可以保持居民小区建筑风格的一致性,还可以减少扰民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管理、检修维护便捷、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低负荷活性污泥反应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低负荷活性污泥反应池包括并列设置且均为矩形形状的第一级池体、第二级池体和第三级池体,所述第一级池体与第二级池体具有共同的池壁且在该池壁上设有第一连通过墙口,所述第二级池体与第三级池体具有共同的池壁且在该池壁上设有第二连通过墙口;在所述第一级池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水过墙口,在所述第三级池体的侧壁上设有出水过墙口;在所述第一级池体、第二级池体和第三级池体的内部均沿长度方向设置隔墙使各自的池体内腔形成环形空间,在每个池体内隔墙的两端形成曝气充氧区,在所述曝气充氧区之间形成缺氧区;在各池体内还设有多个推动污水沿所述环形空间流动的推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低负荷活性污泥反应池建于地上,便于管理,无监测盲点,检修维护便捷,使用寿命长。通过设置三级池体使污水反复经历好氧氧化反应和硝化反硝化反应,较彻底地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好,特别是提升了脱氮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级池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级池体的宽度,所述第二级池体的宽度大于第三级池体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级池体;2、第二级池体;3、第三级池体;4、曝气充氧区;5、出水过墙口;6、缺氧区;7、第二连通过墙口;8、第一连通过墙口;9、推流器;10、进水过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级池体3、第二级池体2和第三级池体1,三者均为矩形形状。其中,第一级池体3与第二级池体2具有共同的池壁且在该池壁上设有第一连通过墙口8,污水可通过第一连通过墙口8从第一级池体3进入第二级池体2中;第二级池体2与第三级池体1具有共同的池壁且在该池壁上设有第二连通过墙口7,污水可通过第二连通过墙口7从第二级池体2进入第三级池体1中。
在第一级池体3的侧壁上设有进水过墙口10,在第三级池体1的侧壁上设有出水过墙口5。这样,本反应池与其他处理设施连接后,污水由进水过墙口10进入第一级池体3,走完整个流程后由出水过墙口5排出。一般情况下,第一级池体3连接至污水预处理池,第三级池体1连接至沉淀池。
在第一级池体3、第二级池体2和第三级池体1的内部均沿长度方向设置隔墙使各自的池体内腔形成环形空间,在每个池体内隔墙的两端形成曝气充氧区4,在曝气充氧区4之间形成缺氧区6,曝气充氧区4与缺氧区6之间应做到较好的分隔。曝气充氧区4与缺氧区6部分的池底铺设有带有菌种的污泥,经前期驯化成熟后即可转入正常运行。这样,在污水沿各自的环形空间流动时,先后反复经历好氧菌的氧化分解、厌氧菌的硝化反硝化反应过程。
为了加强污水在各池体内以及各池体之间的流动,在各池体内还设有多个推动污水沿环形空间流动的推流器9。具体地,在每个隔墙的两侧均设置一组推流器9,两组推流器9的推流方向相反。
本实例中,设置第一级池体3的宽度大于第二级池体2的宽度,第二级池体2的宽度大于第三级池体1的宽度。具体容量上,可设置第一级池体3的容量在300立方米左右,这样污水进入第一级池体3后被迅速稀释,降低了水力负荷,使反应池内的反应变成低负荷运行,处理更彻底。三级池体的结构使污水在反应池中停留24小时以上,符合净化率与停留时间成正比的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嘉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嘉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35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