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的踏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6479.0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2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川井修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井修司 |
主分类号: | B62M3/08 | 分类号: | B62M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日本神户垂***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踏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的踏板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自行车都配置有踏板(Pedal),该踏板主要设于该自行车的曲柄上,以供骑乘者踩踏使自行车产生一向前或向后的动力。
参阅图1,普通踏板包含有一踏板本体11以及一踏板轴12,其中该踏板本体11两侧内部各设有轴承111、112,该踏板轴12具有一螺设于该曲柄13的第一端121以及一穿置各该轴承111、112且锁设有一定位螺帽14的第二端122,使该踏板本体11得以相对于该踏板轴12枢转。然而,普通自行车的踏板虽然能达到供骑乘者踩踏之用,但该踏板于实际使用情形仍具有须立即改善的缺陷:
其一、参阅图2,由于该踏板本体11厚度过厚,因此,使得该踏板本体11的踩踏面113与自行车的座垫15(即骑乘者的踩踏重心)之间的距离过短,容易造成骑乘不稳的情况发生。
其二、复参阅图2,由于一般普通踏板本体11的厚度比较厚,因此,使得该踏板本体11距离地面的高度较低,当骑乘者有需求进行更换较长的曲柄13时,会导致普通踏板本体11距离地面更近,而容易卡到地面杂物,造成骑乘时安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踏板结构,其主要增加骑乘者骑乘时的稳定性,增加骑乘时的动力传达效果,以及增加该踏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踏板结构,适用于组装在自行车的曲柄上,所述踏板结构包含有:
一接头,包含有一螺设固定于该曲柄且外径为9/16英寸或1/2英寸的螺纹部,该接头内部设有一轴承单元;
一无轴承踏板本体;
一踏板轴,包含有一插设于该无轴承踏板本体的第一段以及一插置该轴承单元的第二段,使该无轴承踏板本体相对于该接头与该曲柄枢转。
较佳地,所述接头更包含一供该轴承单元设置且不具有滚珠轨道的容槽,该容槽内为平坦光滑面并且不与滚珠进行接触,使该轴承单元的外环面与该容槽槽壁面直接接触。
较佳地,所述曲柄包含一孔径为9/16英寸或1/2英寸的螺纹孔,以供该接头的螺纹部螺设固定。
较佳地,所述无轴承踏板本体具有一第一踩踏端面、一反向于该第一踩踏端面的第二踩踏端面,该第一、二踩踏端面之间的厚度小于10毫米。
较佳地,所述轴承单元包含一第一轴承及一第二轴承,该接头的容槽具有一设有该第一轴承的第一容室、一设有该第二轴承的第二容室、以及一贯通该第一、二容室的通道,该踏板轴的第二段具有一穿置于该第一轴承的第一穿部、一位于该通道的枢部、以及一穿置于该第二轴承的第二穿部。
较佳地,所述无轴承踏板本体具有一内侧面、一外侧面、及一凸设于该内侧面且插置于该轴承单元的插置部,俾使该无轴承踏板本体相对于该接头与该曲柄枢转。
较佳地,所述无轴承踏板本体的厚度介于4毫米至9毫米。
较佳地,所述接头的螺纹部外径为9/16英寸或1/2英寸,该曲柄包含一孔径为9/16英寸或1/2英寸的螺纹孔,以供该接头的螺纹部螺设固定。
较佳地,所述该无轴承踏板本体具有内环面成型有一补强肋,该补强肋可为多个支肋条相互交叉的型态或单一肋条跨接于该内环面的型态或Y字型的型态。
本实用新型的无轴承踏板,其本体厚度较普通踏板本体而言得以减少其厚度,藉以达到增加骑乘者骑乘时的稳定性、增加骑乘时有较佳的动力传达效果以及增加该踏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自行车踏板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普通自行车踏板组设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与普通自行车踏板比较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图,显示补强肋为多个支肋条相互交叉的型态。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图,显示补强肋为单一肋条的型态。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图,显示补强肋为Y字型的型态。
附图标记说明
11是踏板本体
111是轴承
112是轴承
113是踩踏面
114是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井修司,未经川井修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64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投毒装置
- 下一篇:自行车曲柄主轴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