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液混合旋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9745.5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4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设;马远洋;李存靖;张瑜;张新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9/00 | 分类号: | B04C9/00;B01F3/04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1023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旋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混合旋流器。
背景技术
现有旋流器均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产品,采用液-液分离旋流技术。液-液旋流分离仅依靠水和油的比重差通过在旋流管内高速旋流将油和水分离,分离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气液混合旋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筒体、装于筒体两端的左封头、右封头,筒体内腔装有用于分离油污水的旋流管;所述筒体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旋流管大头端的大头端孔,筒体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旋流管小头端的小头端孔;所述旋流管大头端伸入左封头内腔,旋流管小头端伸入右封头内腔;置于筒体内腔中的旋流管上靠近大头端处设有切向进口;所述旋流管经切向进口与筒体内腔连通;筒体内腔经旋流管与左封头内腔、右封头内腔相连通;所述筒体的管壁上连接有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进水闸阀,进水闸阀与筒体之间的进水管路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左封头上连接有出水管路一;所述右封头上连接有出水管路二。
所述左封头、右封头分别经法兰装于筒体两端。
所述进水管路外端设有CRJ阳端接头。
所述出水管路一和出水管路二外端设有CRJ阳端接头。
所述出水管路一和出水管路二上设有出水闸阀。
所述左封头、右封头、筒体上均设有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通过进气管向筒体内腔注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与含油污水相混合,与高速流动的含油污水一起通过旋流管的切向进口,流入旋流管内进行旋流分离,通过油分子和气体泡沫的粘附作用,增加油和水的比重差,从而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旋流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流管,2、筒体,3、左封头,4、右封头,5、螺栓,6、螺母,9、切向进口,10、进水管路,11、压力表,12、法兰,13、出水管路一,14、出水管路二,15、进气管,16、进水闸阀,17、CRJ阳端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2、装于筒体2两端的左封头3、右封头4,筒体2内腔装有用于分离油污水的旋流管1。筒体2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旋流管1大头端的大头端孔,筒体2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旋流管1小头端的小头端孔。旋流管1大头端伸入左封头3内腔,旋流管1小头端伸入右封头4内腔,旋流管1中部置于筒体2内腔;旋流管1中部靠近大头端设有切向进口9。旋流管1经切向进口9与筒体2内腔连通。筒体2内腔经旋流管1与左封头3内腔、右封头4内腔相连通。筒体2的管壁上连接有进水管路10。进水管路10上设有进水闸阀16,进水闸阀16与筒体2之间的进水管路10上连接有进气管15。左封头3上连接有出水管路一13。右封头4上连接有出水管路二14。筒体2上设有压力表11,进水管路10外端设有CRJ阳端接头17。左封头3、右封头4分别经法兰12、螺栓5,螺母6装于筒体2两端。
图2中,2为筒体,10为进水管路,11为压力表,12为法兰。
图3中,左封头3一侧焊接有与筒体的法兰相配合的法兰12,左封头3另一侧设有出水管路一13,左封头3上设有压力表11。右封头总成结构与左封头总成结构类似。
图4中,进水管路10上设有进水闸阀16,进水闸阀16与筒体之间的进水管路10上连接有进气管15;进水管路10外端设有CRJ阳端接头17。
图5中,1为旋流管。
工作时,进水管路10通过CRJ阳端接头17与外部进水管路相连接,进气管15与压缩空气管路相连接,左封头3、右封头4上的出水管路分别和外部管路连接,以把旋流分离后的油污水排放到相应的地方。打开进水闸阀16让油污水进入筒体2内腔,通过调节进水闸阀16以控制油污水的流量和压力大小。当压力、流量调节到合适大小时,通过进气管15向筒体2内腔注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与含油污水相混合,与高速流动的含油污水一起通过旋流管1的切向进口9,进入旋流管4内进行旋流分离。经过旋流,含油浓度高的油污水(密度低的油)从旋流管1左侧流入到左封头3内腔后,经出水管路一13排出。含油浓度低的油污水(密度高的水)从旋流管1右侧流入到右封头4内腔后,经出水管路二14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油分子与空气相粘附,增加水和油的比重差,可以有效提高旋流管的旋流分离油污水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97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