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基坑强化围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0020.8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6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跃华;冯仁麟;邢澄;崔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基坑 强化 围护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基坑强化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基坑位于特殊场地条件中,使得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重点、难点与大部分地铁基坑均不同,主要问题有:
(1)基坑两侧地面高差较大。由此引起基坑南北两侧土体侧向压力不对称,导致基坑整体向标高较低的一侧偏移。
(2)基坑两侧地面超载不均。由于该基坑施工期间所有施工车辆、材料堆场、盾构施工等地面超载均位于基坑南侧,且南侧场地条件也较为狭小,超载较集中,导致基坑进一步向载荷较低的一侧偏移。
(3)基坑一侧临河。由于车站基坑北侧已局部进入河堤,开挖期间不但要做好防渗抗汛措施,而且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位不同,河底土层性质改变,更加剧了基坑受力的复杂性。
(4)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差。本车站基坑所在场地地貌单元属于岗地-岗间坳谷区,分布有新近沉积的软朔-流塑状粉粘土。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以软朔-流塑状的②-1b2-3粉质粘土、②-2b4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其中②-2b4层呈饱和,流塑状态,该层土工程力学性质差,具有高触变性及流变性,总体来说,基坑侧壁土压力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地铁基坑强化围护结构,该结构将载荷较高的一侧钻孔咬合桩的桩径设置为大于另一侧钻孔咬合桩的桩径,并且在同道横支撑之间设置连梁,将其连成一体,以提高维护系统的抗载围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地铁基坑强化围护结构,涉及基坑、钻孔咬合桩、钢围檩,所述基坑位于所述钻孔咬合桩内部,所述钢围檩与所述钻孔咬合桩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相对的侧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横支撑,且所述若干横支撑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梁;所述基坑一侧的所述钻孔咬合桩桩径大于或等于相对一侧的所述钻孔咬合桩桩径。
所述横支撑按所述基坑的竖直方向由上至下设置有四道,所述每道中的横支撑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第一道、第三道采用混凝土横支撑,其余道采用钢支撑。
所述钢支撑之间设置有系杆,并通过所述钢围檩、钻孔咬合桩桩连成一整体。
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横支撑设置于所述基坑顶面以下。
所述基坑底部设置有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加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稳定性好,能有效支撑基坑,并且围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布局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道支撑柱布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第三、第四道支撑柱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所示,图中标记1-16分别为:基坑1、钢围檩2、角撑3、斜撑柱4、支撑柱5、格构柱6、第一道支撑柱7、第二道支撑柱8、第三道支撑柱9、第四道支撑柱10、标准段基坑11、端头井段基坑12、连梁13、系杆14、中立柱15、顶圈梁16。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基坑1内设置钢围檩2,钢围檩2与基坑1的形状、结构一致,且钢围檩2与基坑1的内壁相贴。基坑1分为两段的端头井段基坑15以及标准段基坑14,端头井段基坑15位于标准段基坑14两端并且与标准段基坑14连通,且为矩形结构。
如图2-4所示,基坑1中标准段基坑14的支撑方式为:首先标准段基坑14内设置的钢围檩2墙面互相平行。钢围檩2内设置有四道支撑,第一道和第三道采用混凝土支撑,其他采用钢支撑。
对于每道支撑的结构关系具有如下描述:以第一道支撑柱7为例,该道支撑柱以一定距离间隔设置在钢围檩2的两侧墙壁间,第一道支撑柱7均匀分布在标准段基坑14内的钢围檩2墙面间,且每根支撑柱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道支撑柱8至第四道支撑柱10,每道支撑柱之间的柱位关系都和第一道支撑柱7的柱位关系相同,故不一一赘述。
对于六道支撑柱之间的结构关系具有如下描述:如图5所示,钢围檩2的侧面由基坑深度的浅及深、依次设置有四道支撑柱,且每道支撑柱之间的竖直距离相等,以达到最稳定的支撑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0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灯的分段调光装置
- 下一篇:全纸桶外箍套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