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1954.3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西山国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64 | 分类号: | B60N2/6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特别涉及对两肩胛骨部分的压迫感少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车辆用座椅中,支撑乘客的上半身的座椅靠背的支承面上部在宽度方向来看大致呈平面。相对于此,乘客的身体的左右两肩胛骨部分比脊柱部分稍稍向后方突出。在该情况下,乘客就座于座椅时,乘客的两肩胛骨部分比脊柱部分更强地向座椅靠背挤压,而产生乘车舒适度变差的情况。
因此,作为试图解决该问题的车辆用座椅,有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在座椅靠背的支承面,使与两肩胛骨正对的部位比其他的支承面部分凹陷。由此,减少或消除对两肩胛骨部分的压迫感,从而实现乘车舒适度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0823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乘客就座于座椅时,一般从腰至背的中间部抵接于座椅靠背,但背的上部即肩胛骨周边大多没有抵接于座椅靠背。因此,在乘客偶尔使肩胛骨周边抵接于座椅靠背的情况下,专利文献1的支承面形状发挥其功能,但在通常的就座姿势下,专利文献1的支承面形状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专利文献1的支承面形状没有与乘客的通常的就座姿势对应,其效果减半。
另外,在乘客的背的上部抵接于座椅靠背时,主要是两肩胛骨之间的脊柱部分抵接于支承面,但在专利文献1中,与该肩胛骨之间的脊柱部分正对的支承面部位也与其他的支承面部位一样由模制衬垫界定。因此,即便能够减少或消除对两肩胛骨部分的压迫感,也会导致对脊柱部分的压迫感升高,就乘车舒适度而言依然留有课题。而且,与该两肩胛骨之间正对的支承面部位处于与以往相同的平面(既没有突出也没有凹陷),所以不能够与乘客的体格差对应。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对两肩胛骨部分的压迫感少,并且支承面与乘客的通常的就座姿势和体格差对应而贴合于肩胛骨之间的脊柱部分。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辆用座椅,包括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具备支承乘客的上半身的支承面和与该支承面的两侧方连续的侧靠背部,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靠背的支承面的宽度方向中央上部且与乘客的肩胛骨之间的脊柱部分正对的支承面部位,设有比其他的支承面部位向车辆前方侧突出的突出部。
如此,通过使与肩胛骨之间的脊柱部分正对的支承面部位为比其他的支承面部位突出的突出部,即便乘客为通常的就座姿势,也能够使该突出部抵接于肩胛骨之间的脊柱部分而进行支承。另一方面,通过与两肩胛骨部分正对的支承面部位处于与以往相同的平面(没有如专利文献1那样凹陷),结果是比突出部向车辆后方侧后退。由此,能够减少或消除对两肩胛骨的压迫感。从而,能够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度。
而且,在通常的就座姿势(驾驶姿势)下,突出部处于嵌于两肩胛骨之间的状态。据此,在因车辆驾驶时的转弯或左右转弯等而左右方向的惯性力(以下称为横G)作用于乘客的情况下,乘客的身体不仅由侧靠背部从左右方向支承,而且由突出部从左右中央部支承,所以相对于横G的稳定感提高。相对于此,以往的座椅当然不必说,即使专利文献1的座椅也不能获得如本实用新型那样的相对于横G的稳定感。
此外,所述座椅靠背具备作为界定所述支承面和侧靠背部的缓冲材料的模制衬垫。在此基础上,在所述突出部,优选将比所述模制衬垫柔软的板坯衬垫配置于所述模制衬垫的前表面。
据此,能够减轻对两肩胛骨之间的脊柱部分的压迫感,进一步提高乘车舒适度。并且,虽然根据乘客的体格或就座姿势,对突出部的抵接压力也不同,但根据来自该乘客的抵接压力,板坯衬垫柔软地变形。由此,允许乘客的体格差和就座姿势的不同,并且能够使突出部确切地贴合于两肩胛骨之间的脊柱部分。
并且,在所述突出部的两侧部且与乘客的两肩胛骨部分正对的支承面部位,也优选将比所述模制衬垫柔软的板坯衬垫配置于所述模制衬垫的前表面。据此,在强烈依靠于座椅靠背的情况或车辆碰撞时等两肩胛骨部分抵接于支承面的情况下,能够缓和对该两肩胛骨部分的压迫感和冲击。此外,在该情况下,突出部的两侧部也处于与其他的支承面部位相同的平面。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座椅,对两肩胛骨部分的压迫感少,并且能够与乘客的通常的就座姿势和体格差对应地使支承面确切地贴合于肩胛骨之间的脊柱部分,从而能够提高相对于横G的稳定感和乘车舒适度。
附图说明
利用如下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技术上及工业上的意义,在附图中相同数字表示相同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1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