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医用输液流速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2342.6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3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谢心;舒志军;吴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医用 输液 流速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小型医用输液流速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在为病人输液时,常用的静脉输液器是由输液管和输液夹组成,其主要是通过输液夹对输液管的压力大小来调节流速,而判断输液流速大小时是医护人员通过肉眼来估计,无法精确判定流速,且不易迅速调整到位,尤其在需要较慢输液速度时更是如此。电子微量输液器能够准确地调整输液速度,但其成本太高,普及应用有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快速、精确调整输液流速的小型医用输液流速控制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小型医用输液流速控制器,由外筒、内筒和调节杆组成,外筒顶部设有进水口,调节杆底部设有出水口;内筒外壁下部设有螺旋形缝,内筒中部设“m”型的连通孔槽, “m”型孔槽的中心孔槽内壁设有内筒中心槽螺纹;调节杆头部为“T”型结构,底部为圆形,“T”型头部侧面设有螺纹,并通过该螺纹与内筒中心槽螺纹契合;调节杆中心开孔贯穿;外筒在其上部的筒身内设有储水槽,储水槽底部设有外筒出水口,外筒出水口始终与内筒上的螺旋形缝相对,外筒底部和调节杆底部扣合。
所述内筒外壁下部螺旋形缝的开口大小沿缝长方向均匀增大。
所述内筒外壁上部刻有流速刻度。
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还设有密封橡胶层,密封橡胶层固定在外筒的内壁,在外筒出水口处密封橡胶层对应开有小孔。
通过旋转调节杆,使内筒相对外筒上下旋动,由此调节内筒螺旋形缝与外筒出水口相对的缝宽,从而方便地精确调节输液时流速的大小,并可通过内筒外壁上部露出的流速刻度指示流速。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设计, 其结构小巧新颖,使用方便,有利于输液流速的精确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内、外筒直径的剖面图。
图3为内筒螺旋形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筒刻度示意图。
图中:1为外筒,2为内筒,3为调节杆,4为流速刻度,5为储水槽,6为外筒出水口,7为密封橡胶层,8为内筒中心槽螺纹,9为进水口,10为出水口,11为内筒螺旋形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外筒1,内筒2和调节杆3组成,外筒1顶部设有进水口9,调节杆3底部设有出水口10。
如图3、图4所示,内筒2外壁上部刻有流速刻度4,内筒2外壁下部设有螺旋形缝11,螺旋形缝11的开口大小沿缝长方向均匀增大。如图2所示,内筒2中部设“m”型的连通孔槽,在其中心孔槽内壁设有内筒中心槽螺纹8;调节杆3头部为“T”型结构,底部为圆形,“T”型头部侧面设有螺纹,并通过该螺纹与内筒中心槽螺纹8契合;调节杆3中心开孔贯穿。
外筒1在其上部的筒身内设有储水槽5,储水槽5底部设有外筒出水口6,外筒出水口6始终与内筒2上的螺旋形缝11相对,外筒1底部和调节杆3底部扣合。
外筒1和内筒2之间还设有密封橡胶层7,密封橡胶层7固定在外筒1的内壁,在外筒出水口6处密封橡胶层7对应开有小孔。
旋转调节杆3,可使内筒2相对外筒1上下旋动,由此调节内筒螺旋形缝11与外筒出水口6相对的缝宽,从而方便地精确调节输液时流速的大小,并可通过内筒2外壁上部露出的流速刻度4指示流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未经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2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