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弯头的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3241.0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7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清;俞兴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7/06 | 分类号: | F16L57/06;F16L4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傅契克 |
地址: | 3506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弯头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结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烧结管道弯头的护套。
背景技术
气力输送,又称气流输送,是流态化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其原理是: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颗粒状物料。在烧结厂,气力输送主要被用于输送烧结除尘灰。虽然气力输送具有密封性好、输送率高、输送距离远、安全可靠、环保等优点,但是,输送管道的弯折处所用的弯头常受气流及除尘灰颗粒的冲击易破损,使用寿命较低。授权公告号为CN2729495Y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弯管保护套,此弯管保护套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和弯管,进料口位于弯管的下部,出料口位于弯管的上部,在弯管的外面有套管,在套管和弯管之间有空气夹层。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气力输送氧化铝的过程中,当弯管被氧化铝磨穿以后,物料就会进入到空气夹层中,从而在套管与弯管之间形成料垫,对弯管起到保护作用。但是,此弯管保护套存在诸多的缺点:(1)套管为一体化结构,使用时,套管需要从弯管的一端套入,然后移动至弯管的易损处,再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法兰与弯管外周密封连接,若弯管较长时,不便于安装;(2)套管一般为成型弯管,成本较高;(3)由于弯管的弯曲度和直径不同,套管的选材较麻烦;(4)套管管壁较薄,在物料填充的过程中,套管也会被磨穿,从而,无法形成料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易于成形、成本低、且使用寿命长的管道弯头护套。
一种管道弯头的护套,为由一顶板、两侧板和两端板组成的底部开口的框形结构,两端板的下边缘分别对应开设与管道弯头的外侧壁周向配合的B弧形槽,管道弯头卡紧固定在两侧板之间,顶板与管道弯头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空气夹层。在工作过程中,当管道弯头受气流及除尘灰颗粒的冲击破损后,物料就会进入到空气夹层中,随着物料在空气夹层中越积越多,使得空气夹层中充满物料,可对护套起到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2)便于安装;(3)本实用新型的护套用废旧钢板就可制作,制作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1)两侧板的下边缘分别对应开设与管道弯头的中心轴线平行的A弧形槽。这样,可减少两侧板的面积,降低成本。
2)顶板的平面与管道弯头的外侧壁平面平行,可保证护套上各点的厚度一致,使得护套对管道弯头的保护性能稳定。
3)空气夹层侧的顶板上设置一保护层,增加顶板的厚度,延长护套以及管道弯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沿管道弯头的轴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管道弯头的周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一种管道弯头的护套,为由一顶板1、两侧板2和两端板3组成的底部开口的框形结构,两端板3的下边缘分别对应开设与管道弯头的外侧壁5周向配合的B弧形槽7,管道弯头4卡紧固定在两侧板2之间,顶板1与管道弯头的外侧壁5之间形成空气夹层8。在工作过程中,当管道弯头4受气流及除尘灰颗粒的冲击破损后,物料就会进入到空气夹层8中,随着物料在空气夹层8中越积越多,使得空气夹层8中充满物料,可对护套起到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2)便于安装;(3)本实用新型的护套用废旧钢板就可制作,制作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1)两侧板2的下边缘分别对应开设与管道弯头的中心轴线10平行的A弧形槽6(如图3所示)。这样,可减少两侧板2的面积,降低成本。
2)顶板1的平面与管道弯头的外侧壁5平面平行(如图1所示),可保证护套上各点的厚度一致,使得护套对管道弯头4的保护性能稳定。
3)空气夹层8侧的顶板1上设置一保护层9(如图1、图2所示),增加顶板1的厚度,延长护套以及管道弯头4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层不限于混凝土浇注的混凝土层(如图1、2所示),采用其他的材料或其他的固定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夹层侧的顶板上设置的用于延长护套寿命的保护层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成形、且使用寿命长的输送管道弯头护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3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向运动医疗检测设备机架
- 下一篇:一种大口径电熔异径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