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4034.7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5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彭飞艳;石先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16 | 分类号: | H01R13/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已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往往会用到线缆连接器。为了配合不同形状结构的电子设备,一些线缆连接器插头与线缆之间会设置一定的角度,以满足与尽可能多的设备配合的需要。中国台湾M420076号专利揭示了这样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相连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括金属壳体,收容于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及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的线缆,所述电路板与导电端子呈一定夹角焊接固定,然后再与线缆电性连接,以实现电连接器的插头与线缆之间呈一定夹角设置。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电路板来转接从而实现电连接器的插头与线缆呈一定夹角的方式成本较高,同时,电路板既要与导电端子焊接又要与线缆焊接,工序较为繁琐。
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工序简单且成本更低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线缆包括若干传输电信号的导线,所述壳体围设有用于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对接部及自对接部向后延伸的弯折部,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后延伸的台阶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及用于暴露于所述台阶部上的连接部,所述接触部、固定部及连接部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线缆电性连接至所述连接部,所述弯折部限位所述线缆并使得所述线缆弯折后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对接部呈一定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对接部围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对接部设有第一表面、自第一表面两侧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且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所述弯折部设有自所述第一表面末端向后延伸的第四表面及自所述第四表面的侧边朝向第三表面弯折延伸的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锁止部,所述第五表面上设有扣合部,所述第四表面朝向第三表面弯折后,所述锁止部与所述扣合部相互扣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表面上还设有防止所述第四表面过度弯折的止挡部,所述第五表面能够抵接所述止挡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表面的宽度略大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宽度,所述第二表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向对接部内凹陷的限宽部,所述第三表面的宽度小于第一表面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弯折部与对接部之间的夹角跟所述线缆与对接部之间的夹角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台阶部自主体部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及第三台阶,所述导电端子的长度自第一台阶向第三台阶逐级变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向后延伸的引导部,所述止挡部及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引导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金属壳体相互扣合的盖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所述盖体、电连接器及线缆的连接处的绝缘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所述线缆直接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金属壳体直接限位所述线缆,同时金属壳体的弯折部与对接部之间的夹角也固定,使所述线缆与对接部之间的夹角固定,这样生产工序简单,制造方便,同时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体沿图2所示A-A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40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