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差速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4234.2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胡胜利;缪保平;邓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40 | 分类号: | F16H48/4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帅玲 |
地址: | 44105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差速器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用整体差速器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用的差速器一般分左壳及右壳,需要先分开加工,之后再合件加工,尺寸精度不易保证,使用过程中还需要配对装配,无法互换,不利于降成本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差速器壳体,以提高差速器齿轮啮合精度、零件互换性及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字轴装于右差速器壳体上,行星齿轮直接与右差速器壳体接触,左差速器壳体与右差速器壳体的结合处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右差速器壳体与行星齿轮接触的接触内腔位于右差速器壳体内,接触内腔为采用球面淬火处理的接触内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降低了半轴齿轮支撑面和一字轴孔的相对位置公差,从而保证了差速器齿啮合精度;且右差速器壳体与行星齿轮接触的接触内腔采用球面淬火,延长了差速器的使用寿命;取消了减磨垫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易损件,提高了安全运行可靠性;同时,一字轴与差速器壳体的间隙变小,保证了传动效率和精度;取消了原有差速器左、右壳配对安装的要求,无需左右壳合件加工,零件可完全互换,装配方便快捷,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将一字轴5完全设计于右差速器壳体1上,右差速器壳体1与行星齿轮3接触的接触内腔4全部设计于右差速器壳体1内,且采用球面淬火处理,取消减磨垫片。左差速器壳体2与右差速器壳体1的结合处6采用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对差速器进行整体式设计,零件加工保证的尺寸精度就是差速器齿轮啮合的精度,且对差速器壳体的内腔采用球面淬火,取消减磨垫片,减少了差速器壳体合件加工的精度变差,零件具有完全互换性,生产效率高,维护成本低;且通过采用先将行星齿轮3与半轴齿轮安装到右差速器壳体1后,再装左差速器壳体2的方式,减少了因零件装配造成的差速器齿轮安装距离变大,提高了差速器齿轮的啮合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42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