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不同标准界面互配的转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7897.X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6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胡汝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汝刚 |
主分类号: | H01P5/08 | 分类号: | H01P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合肥市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同 标准 界面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毫米波连接器通常是指工作波长在10mm以下的连接器,是一种超小型微波同轴连接器。它频率高、结构尺寸小、精度要求高。由于连接器的结构尺寸与工作波长相接近,任何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其电气性能带来严重的影响,这就给连接器结构尺寸带来了高精度的要求。连接器尺寸小,对设计与加工精度就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在国际上,尽管目前已推出毫米波连接器品种很多,例如:2.92mm、APC3.5、2.4mm等毫米波连接器。在这些毫米波连接器中,2.92mm连接器虽然频率能到40GHz以上,但因可靠性差,插孔容易损坏;而3.5mm连接器通常使用频率达不到30GHz。
现有的射频连接器中,2.92mm连接器、3.5mm连接器等都是标准界面,2.92mm转接3.5mm射频同轴连接器,是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一种转接器。其两端为标准的射频同轴界面,一端可以与2.92mm界面插接,另一端可以与3.5mm插接。利用此转接器可以将2.92mm界面与3.5mm界面转接在一起。但是这种转接器,2.92mm一端的截止频率可以高达40GHz,但是其机械寿命较低,插拔多次后易损坏;而3.5mm一端的机械寿命较高,但是其截止频率无法达到40GHz。这就限制了这种转接器的使用,无法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与不同标准界面互配的转接器,其具有3.3mm插合界面,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与不同标准界面互配的转接器,包括:壳体、外导体、内导体及绝缘支撑,内导体固定在绝缘支撑上,绝缘支撑压入固定在外导体中,外导体压入固定在壳体中,形成转接器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左端的外导体的内径φd与右端的壳体的内径φD相等,且为3.3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为错位结构,在壳体上设置台阶,外导体和绝缘支撑同时压入台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绝缘支撑与外导体之间过盈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导体与壳体之间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接器,通过增大内导体壁厚和减小绝缘支撑外径,将标准界面转变为3.3mm的界面,实现了2.92mm与3.5mm两种不同标准界面的转接,不仅满足了较长机械寿命要求,且保证了其截止频率达40GHz,产品通过试验和实际使用验证,满足使用要求,性能提升显著。所述产品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实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接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接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接器,包括:壳体10、外导体20、内导体30及绝缘支撑40。内导体30固定在绝缘支撑40上。绝缘支撑40与外导体20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绝缘支撑40压入固定在外导体20中。外导体20与壳体10之间也采用过盈配合,这样将外导体20也压入固定在壳体10中。
为了实现2.92mm与3.5mm之间的互插互配,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接器包括左端31和右端32,且左端31的外导体20的内径为φd,右端32的壳体10的内径为φD,且d=D,都为3.3mm。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接器两端都为3.3mm,这样在制造公差允许范围内,基于内导体30通常采用铜质材料,允许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接器两端都可以与2.92mm、3.5mm界面互插互配。
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接器,与现有的标准转接器相比较,右端32的内导体30壁厚增大,提高其机械寿命和可靠性;绝缘支撑40的外径尺寸变小,这样取得良好的电气性能,确保其截止频率达40GHz。
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接器,内导体30和外导体20之间采用错位结构。在壳体10上设置台阶11,外导体20和绝缘支撑40同时压入台阶11上,确保其电气性能。产品通过试验和实际使用验证,满足使用要求,性能提升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汝刚,未经胡汝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78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省力型插头
- 下一篇:半导体设备的废料排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