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噪电动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8596.9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0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司乔瑞;袁寿其;骆寅;袁建平;李晓俊;裴吉;衡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42;H02K5/20;H02K9/19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离心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离心泵,特别是应用于城市给排水和船舱用的低噪电动离心水泵。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标准的日益严格及客户要求的逐渐提高,机械运行产生的噪声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动离心泵广泛应用在城市给排水、船舱、小区泵站、工厂及空调水循环系统等领域,随着泵转速的不断提高,其产生的噪声越来越严重影响到居民及工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电动离心泵的噪声主要由电机噪声和离心泵噪声构成。电机噪声主要是由电机定子转子产生的电磁噪声、机械噪声和风扇噪声;离心泵噪声主要是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时产生的空化、回流以及二次流等不稳定流动引起管路系统内流动噪声。因此,降低电机噪声及提高离心泵的运行稳定性是实现整个管路系统“安静型”设计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降低整个管路系统噪声大都是将电机降噪和离心泵本身降噪分开考虑,通过开发低噪声电机和重新进行泵优化设计,从而达到泵机组整体降噪的目的,但这种改变往往需要很高的开发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动离心泵,该离心泵可以在不改变原有泵性能、不增加生产成本基础上有效解决离心泵运行过程中噪声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从原有离心泵出口法兰处引流,经过一套过滤减压装置,与电机冷凝系统相连,从冷凝管出来的冷却水通过泵进口法兰处的射流管注入叶轮进口,形成水循环。
一种低噪电动离心泵包括滤网,疏通螺钉,减压管,节流阀门,轴承冷却容腔,冷凝电机壳,连接管,射流管,进水口,出水口。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引流-射流装置,并将传统的电机风冷结构系统改造为一套电机水冷循环系统,形成新的卧式直连电动离心泵结构。
减压装置与电机冷凝系统之间设有节流阀,用来控制冷凝水的流量,阀门的开度根据泵机组运行时不同工况下的电机散热量确定。
与传统卧式直连电动离心水泵机组相比,本实用新型取消了风扇冷却电机的装置,改成水冷电机壳机构,保留了原有水泵及电机的大部分设计。由于没有风扇噪声,并且铝制水冷电机套对电磁噪声也有很好的隔绝效果,泵机组噪声大大减小。由于引流射流装置等同于提高泵的进口压力,可以有效抑制小流量下泵的进口回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泵的空化性能,从而增强泵的运行稳定性。铝制水冷电机套排热效果好,对电泵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影响,并且铝制品不会生锈,从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在轴承处留有第一轴承冷却容腔,第二轴承冷却腔,冷凝管采用双“S”型结构环绕电机,可以有效解决轴承散热及现有的水套式水冷电机水套内的冷却液在水套中不同位置温升差异较大的问题。由于设计上取消了风扇并缩短了电机轴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在生产时并未增加成本。
所述的电机冷凝系统包括第一轴承冷却容腔、冷凝电机壳和第二轴承冷却容腔,其中冷凝电机壳又由铸铁支架、铜管和铝壳浇铸在一起。
所述的减压装置与电机水冷凝系统之间设有节流阀,用来控制冷凝水的流量,阀门的开度根据泵机组运行时不同工况下的电机散热量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低噪电动离心泵的工作过程为:电动泵运行过程中,叶轮旋转产生扬程,泵体的出口为高压,进口为低压。高压水通过泵的出口法兰流道,经过滤网引流至减压管。减压水被引入电机冷凝系统,其流量由连接的节流阀门控制。电机冷凝系统由轴承冷却容腔、冷凝电机壳组成,冷凝电机壳又由铸铁支架、铜管和铝壳浇铸在一起。冷凝水从第一轴承冷却容腔进入冷凝电机壳的进水口并随着铜管呈双“S”型环绕电机,均匀带走热量,最终,冷凝水经出水口进入第二轴承冷却容腔,通过连接管离开电机,并由射流管引入叶轮进口,形成水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电泵机组整体噪声低并能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和提高空化性能,电机散热均匀,泵工作过程中运行平稳性强,能实现管路系统的“安静型”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噪电动离心泵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噪电动离心泵的冷凝电机壳切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噪电动离心泵的双“S”冷却水道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85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鸡软骨木耳酱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耐用脱硫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