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伸缩缝双组份打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8913.7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7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兆庆 |
主分类号: | E01C23/09 | 分类号: | E01C23/09;E02B3/1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7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伸缩缝 双组份打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伸缩缝双组份打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道路和渠道建设中,通常采用混凝土现浇的施工方式。采用这种施工方式,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一般采用预留或用切割机切割的方法,在混凝土表面留出伸缩缝。这些伸缩缝在交工以前要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采用人工的方法对这些缝进行密封,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能确保达到质量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密封胶很多是采用双组份胶,即由A胶和B胶混合使用。这种胶在使用时应按比例混合搅匀,才能使用,如果按照通常的办法,先按比例混合搅匀后再从胶桶由胶泵沿胶管从胶嘴打出,这样由于胶混合后容易凝固,造成胶桶胶泵以及管路的堵塞,清理也不方便,这种情况只适合于人工抹胶,并且,现在的双组份打胶机没有两种胶的混合比的监控装置,对两种胶的混合比不能随时显示,因此也不能满足工程上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伸缩缝双组份打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伸缩缝双组份打胶装置,它包括双组份打胶部件,其包括第一胶桶、第二胶桶以及第一胶泵、第二胶泵,所述第一胶泵的入口与第一胶桶连接,第二胶泵的入口与第二胶桶连接,所述两胶泵的出口分别连接到混胶器,混胶器的出口和出胶嘴连接;所述第一胶桶至第一胶泵或第一胶泵与混胶器的胶通路中设有第一流量计或第一流速计,所述第二胶桶至第二胶泵或第二胶泵与混胶器的胶通路中设有第二流量计或第二流速计。
所述流量计或流速计是液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速计。
当所述流量计或流速计为数字式流量计或数字式流速计时,所述流量计或流速计还与一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装置、报警装置以及第一胶泵和第二胶泵的电气控制单元连接;或者所述单片机还可以是流量计或流速计中的单片机,即监控装置与流量计或流速计可以共用单片机。
由于温度对胶的粘稠度有较大影响,而粘稠度对打胶机和打胶效果又有很大影响,所以胶桶和胶管又与加热或恒温装置连接。
所述出胶嘴通过机架与密实装置连接,所述机架为出胶嘴的支撑件或各部件之间连接件的总称。通过密实装置把缝子用胶灌满且确保缝内胶与缝壁接触良好,并且使缝内胶饱满,使用时密实装置相对于缝壁移动,一方面对胶挤压或振动使缝内胶更加饱满,另一方面使胶相对于缝壁搓摩,使胶与缝壁充分接触并粘接良好。
所述密实装置包括:
能够伸入到伸缩缝中的压实体,所述压实体与机架连接,当机架移动时带动压实体在缝内移动;
或能够伸入到伸缩缝中的压实体、及与之连接的振动装置,振动装置带动该压实体在伸缩缝中振动,所述振动装置与机架连接;
或能够伸入到伸缩缝中的旋转装置,以旋转装置的边缘作压实体或在所述旋转装置的边缘另设置压实体;
或能够在缝内和缝外做往复运动或圆弧运动的压实体,所述压实体由电机驱动的转轮或转轴带动;
或超声波发生器和与之连接的超声波换能器,所述换能器连接于机架上,其输出与伸缩缝对应;
或在缝中旋转的螺杆或螺旋装置,依靠其旋转的螺杆或螺旋的边缘做压实体。
所述出胶嘴与混胶器之间设有输出控制阀;为防止两种胶在混胶器以前的胶管内混合,所述两胶泵与混胶器连接的混胶器的入口处设置单向阀;所述两胶泵为齿轮泵或柱塞泵或螺杆泵。
所述出胶嘴附近设有沿伸缩缝两侧的挡胶板。
所述双组份打胶装置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为工作时卡在伸缩缝内的轮或片体或杆体。
所述双组份打胶装置还包括位于出胶嘴前方的小车,小车通过悬臂与出胶嘴或其机架弹性连接。所述连接的目的在于,当打胶挡板在渠道斜面上沿渠道延伸方向行走工作时,为防止其下滑,给其施加一个沿渠面方向的向上的力。所述悬臂与打胶挡板通过弹性装置连接。
所述双组份打胶装置还包括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是安装于机架上的行走轮或与机架连接的牵引卷扬机或与行走轮机械连接的驱动电机或推动的手柄。
所述出胶嘴的后方设有对表层胶的抹光装置。
优选的,所述抹光装置为是抹光片。
优选的,所述抹光片为鸭嘴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兆庆,未经王兆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89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悬臂钢腹板脊骨箱梁节段
- 下一篇:路缘石拆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