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水蛭阳光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9428.1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0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英;陈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巴龙水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8 福建省三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水蛭 阳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蛭养殖设备领域,特别指一种养殖水蛭阳光房。
背景技术
水蛭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用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水蛭的获取已经逐渐以人工的养殖取代野生的捉捕,现有的水蛭养殖并无系统化的空间结构供水蛭生长,容易导致水蛭的品质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养殖水蛭阳光房,结构简单,提高水蛭养育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养殖水蛭阳光房,包括一遮阳蓬、供水装置及复数个设置于所述遮阳蓬下的水蛭养殖桶;所述遮阳蓬的顶部覆盖阳光板;所述供水装置包含一蓄水池、复数个水龙头及一用于将蓄水池内的水通过水管抽至每所述水龙头中的抽水泵;复数个所述水龙头与复数个所述水蛭养殖桶一一对应设置,且每所述水龙头的出水口均设置于每所述水蛭养殖桶的桶口上方。
较佳的,每所述水蛭养殖桶内均设置一用于加温的的加温装置。
较佳的,所述水蛭养殖桶包括一桶体及一设置于该桶体内的排水控制管;所述桶体下方设有一下排水口;所述排水控制管包含一直管及一L型管;所述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口连接,该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L型管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所述L型管的另一端为上排水口,且该上排水口偏离所述桶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所述下排水口、直管、L型管及上排水口四者相连通。
较佳的,所述直管与L型管之间的夹角为θ1,150°≥θ1≥90°。
较佳的,所述桶体,包含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一下桶部、一中桶部及一上桶部;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下桶部的侧面;所述下桶部的上缘向外且向下翻折形成一第一折边,且该第一折边与所述下桶部之间的夹角θ2小于90度;所述第一折边的自由端衔接于所述中桶部的下缘。
较佳的,所述中桶部的上缘向外且向下翻折形成一第二折边,且该第二折边与所述中桶部之间的夹角θ3小于90度;所述第二折边的自由端衔接于所述上桶部的下缘。
较佳的,所述下桶部、中桶部及上桶部三者的内径由下至上依次增大。
较佳的,所述上桶部的上缘向内翻折形成一第三折边;所述第三折边与地面平行设置。
较佳的,所述上排水口套设一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抽水装置将蓄水池的水打入设置在遮阳蓬下的水蛭养殖桶筒内,提供一个合适于水蛭的阴凉环境,且系统化的空间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管理,有效提高水蛭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水蛭阳光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水蛭阳光房中水蛭养殖桶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水蛭阳光房中水蛭养殖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水蛭阳光房中排水控制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水蛭阳光房中通过第一折边喂食水蛭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养殖水蛭阳光房100,包括一遮阳蓬1、供水装置2及复数个设置于所述遮阳蓬1下的水蛭养殖桶3;所述遮阳蓬1的顶部覆盖阳光板11;所述供水装置2包含一蓄水池21、复数个水龙头22及一用于将蓄水池21内的水通过水管23抽至每所述水龙头22中的抽水泵24;复数个所述水龙头22与复数个所述水蛭养殖桶3一一对应设置,且每所述水龙头22的出水口均设置于每所述水蛭养殖桶3的桶口上方。每所述水蛭养殖桶3内均设置一用于加温的的加温装置(未图示,例如:用于鱼池加温的恒温棒)。水蛭习性喜阴,通过遮阳蓬1顶部的阳光板11避免阳光直射到遮阳蓬1下的水蛭养殖桶3,且利用马达24将蓄水池21内的水通过水管23送到装设于水蛭养殖桶3上方的水龙头22内,当需要加水时仅需打开水龙头22即可;其中,阳光板11能因应不同习性的水蛭更换不同透光率的阳光板11(如:养殖对阳光较敏感的水蛭能用透光率在20%至50%之间的阳光板,养殖对阳光较不敏感的水蛭能用透光率在51%至80%之间的阳光板);当气候较冷时,也能通过将加设的加温装置放入水蛭养殖桶3内,使水蛭养殖桶3内的水温保持恒温,水蛭不会受冻;结构简单,便于系统化的养殖水蛭,提高水蛭的养殖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巴龙水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巴龙水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9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及电子装置
- 下一篇:零点电源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组作为电脑电源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