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9863.4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9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彭磊;聂鹏飞;程少文;吕传柱;侯玉香;法瑞;罗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李勇 |
地址: | 5701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腔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瓶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是将胸腔内积液、积气引流排出体外的一种装置。现有技术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只有一个引流瓶,由胸腔闭式引流管直接连接患者和引流瓶。胸腔内的积液和积气只能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和液体的自身重力来排出。导致引流管引流不畅,引流不充分,引流时间长,患者恢复慢,不利于肺复张。甚至有时需要更换引流装置来保证引流负压,促进肺扩张,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现有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提供一种具有可控性的恒定负压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胸腔闭式引流管、导管、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由第一隔间、第二隔间和第三隔间组成,三个隔间彼此不相通;所述导管将三个隔间连接;第一隔间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管并连通胸腔;第三隔间连接负压吸引器。
所述第一隔间与第二隔间之间存在卡槽结构。
所述第一隔间中装有无菌生理盐水,胸腔闭式引流管浸没水下2cm;第二隔间也需装无菌生理盐水,导管浸没水下8cm;第三隔间为空瓶;负压吸引器旁设有负压调控装置。
所述第一隔间表面有刻度线。
所述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外壳安装有挂钩。
第一隔间主要是负责接纳胸腔引流液,第二隔间维持第一隔间内负压,第三隔间可维持第二隔间的负压,使得第二隔间的负压维持在一恒定范围内,最后第三隔间接负压吸引器,由于负压吸引器内负压不稳定,波动大,且吸力过大,通过三个引流瓶的缓冲,可保证第一隔间内的负压稳定并易于调节。
负压吸引装置,其特点在于,可持续性维持胸腔引流装置中的负压,既可通过液体自身重力和呼吸作用引流液体,也可以靠负压将液体从胸腔内吸出来,加快胸腔积液的流出,促进肺扩张,缩短积液对呼吸影响,加快肺功能恢复,缩短病程,提高救治效率。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可持续性维持引流瓶内负压,尤其是第一隔间的负压。
2、 负压吸引、液体自身重力、呼吸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引流胸腔积液,促进肺扩张,快速恢复患者肺功能,避免长期置管引起胸腔感染等并发症。
3、 第一隔间的卡槽结构,可使第一隔间自由换下,当第一隔间引流的液体过多时,可取下第一隔间,易于引流液的倾倒,同时也可更换未使用第一隔间,这样就变成一个未使用的引流瓶,可用于下一位患者的治疗,这样就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4、 负压调节装置可以用来调节引流瓶中的负压。
5、 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大,波动大,通过两个隔间的缓冲可以保证第一隔间中的负压稳定。负压调节装置可准确调节第一隔间内的负压,使其始终接近胸腔负压。
6、 第一隔间上设有刻度,可准确记录每日引流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隔间、2.第二隔间、3.第三隔间、4.卡槽结构、5.负压调控装置、6.胸腔闭式引流管、7.挂钩、8.刻度线、9.引流瓶、10.负压吸引器、11.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9、胸腔闭式引流管6、导管11、负压吸引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9由第一隔间1、第二隔间2和第三隔间3组成,三个隔间彼此不相通;所述导管11将三个隔间连接;第一隔间1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管6并连通胸腔;第三隔间3连接负压吸引器10。
所述第一隔间1与第二隔间2之间存在卡槽结构4。
所述第一隔间1中装有无菌生理盐水,胸腔闭式引流管6浸没水下2cm;第二隔间2也需装无菌生理盐水,导管11浸没水下8cm;第三隔间3为空瓶;负压吸引器10旁设有负压调控装置5。
所述第一隔间1表面有刻度线8。
所述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外壳安装有挂钩7。
本实用新型可重复使用,定期定时对负压引流瓶消毒,并更换导管,检查有效期,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救治效率。持续的负压吸引可维持胸腔内负压,稳定患者呼吸,促进肺扩张,加快肺功能的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医学院,未经海南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98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分离混合物中高沸点物质的蒸馏塔
- 下一篇:微创风湿软骨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