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湿器的上加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1074.X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8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阮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育明 |
主分类号: | F24F6/02 | 分类号: | F24F6/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戴荷生 |
地址: | 52832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湿器 加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的上加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的加湿器加水时要把水箱本体从加湿器的水箱底座上取出来,还需将水箱本体倒过来,然后从底部加水。这种操作方式,位于水箱底部的密封阀口容易瞬间漏水或渗水,水会落到桌面或地面,水箱装满水时又比较重,装回底座上也不方便,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加水时,不用取下水箱本体,可直接在水箱本体顶部加水,加水方便的加湿器的上加水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加湿器的上加
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湿器用的水箱本体,在所述水箱本体的顶部设有注水凹槽,在所述注水凹槽的底部设有落水通道,在所述落水通道的壁上径向设有旋压卡条;
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位于落水通道内并固定,导向筒与落水通道之间有落水间隙;
压杆,所述压杆的上端部位于导向筒内并可上下移动;
落水腔,在所述落水腔的顶面设有入水口;
连动杆、复位弹簧及密封片,所述连动杆的上端部可与压杆的下端部配合,连动杆的下端部插入落水腔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连动杆上并位于落水腔外,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连动杆的上端部,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落水腔上,所述密封片固定在连动杆的下端,密封片位于落水腔内并可将入水口打开或关闭;
下安装盖,所述下安装盖可拆卸的安装在水箱本体的底部,在下安装盖的底部开有下水孔,所述落水腔的下部开口固定在,所述下水孔与落水腔连通;和
注水压盖,在所述注水压盖下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径向旋压压条,在注水压盖的中心设有压柱,所述旋压压条与旋压卡条螺旋配合带动压柱往下移动,所述压柱的下端部可与压杆的上端部配合。
在所述落水腔外套设有过滤器,在所述过滤器的顶面设有过滤孔,过滤器的下端开口可拆卸的安装在下安装盖上。
在所述注水压盖与水箱本体的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圈。
在所述下安装盖与水箱本体的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加水时,不用取下水箱本体,可直接在水箱本体顶部加水,加水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如图1、2所示,其是一种加湿器的上加水结构,包括:
加湿器用的水箱本体7,在所述水箱本体7的顶部设有注水凹槽71,在所述注水凹槽71的底部设有落水通道72,在所述落水通道72的壁上径向设有旋压卡条73。
导向筒6,所述导向筒6位于落水通道72内并固定,导向筒6与落水通道72之间有落水间隙;加水时,可以在注水凹槽71中注水,注入的水又会从落水通道72与导向筒6的间隙进入水箱本体7中。
压杆8,所述压杆8的上端部位于导向筒6内并可上下移动;当压杆8上下移动时,上述导向筒6对压杆8起上下导向作用。
落水腔12,在所述落水腔12的顶面设有入水口121;工作时,水箱本体7内的水可以从入水口121进入落水腔12内。
连动杆10、复位弹簧11及密封片13,所述连动杆10的上端部可与压杆8的下端部配合,连动杆10的下端部插入落水腔12内,所述复位弹簧11套设在连动杆10上并位于落水腔12外,复位弹簧11的一端抵靠在连动杆10的上端部,复位弹簧11的另一端抵靠在落水腔12的顶面,所述密封片13固定在连动杆10的下端,密封片13位于落水腔12内并可将入水口121打开或关闭;工作时,当压杆8往下移动时,压杆8的下端部将连动杆10往下压,此时密封片13随之往下移动,入水口121被打开,水箱本体7内的水从入水口进入落水腔12中,然后水再从落水腔12进入加湿器底部的雾化槽中;当加水时,压杆8在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往上移动,此时密封片13随之往上移动,入水口121被封闭,水箱本体7内的水不会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育明,未经阮育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10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射式超声CT实验装置
- 下一篇:企业生产现场的能源管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