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金属复合线材生产用收线机的张力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1340.9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6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震达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9/38 | 分类号: | B65H59/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金属 复合 线材 生产 收线 张力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金属复合线材生产用收线机的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线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各种线材的加工技术急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在冶金、造纸、纺织等行业,有各类卷绕设备,因此存在着张力控制问题,张力控制问题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问题,恒张力控制是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可靠保证。张力过小,层绕圈松弛,容易乱线,张力过大,线材下压造成底层线材滑移,每一圈线材之间的间隙不均匀,造成排线不均,尤其是线材张力的突然变化更容易使线材紧密程度不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双金属复合线材生产用收线机的张力控制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传送稳定,张力平稳,收线质量好,工作效果高。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双金属复合线材生产用收线机的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放线器,依次对双金属复合线材进行传送的第一导向轮、第一传动轮、浮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二导向轮,对经传送的双金属复合线材进行卷取的收卷器,所述浮动轮的下端设有浮动弹簧,所述浮动轮的左侧设有快速感应器,所述浮动轮的右侧设有慢速感应器。
作为优选,所述放线器和第一导向轮之间设有限位块。通过采用这种设置,可以对双金属复合线材进行很好的限位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向轮和收卷器之间设有位置矫正器。通过采用这种设置,可以对经传送的双金属复合线材进行位置校正操作,方便收卷器的卷取工作。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双金属复合线材生产用收线机的张力控制装置,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工作稳定性,改善了张力的平稳度,提高了经济效益,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传送稳定,张力平稳,收线质量好,工作效果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双金属复合线材生产用收线机的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所述固定底板1上设有由电机2驱动的放线器3,依次对双金属复合线材进行传送的第一导向轮4、第一传动轮5、浮动轮6、第二传动轮7和第二导向轮8,对经传送的双金属复合线材进行卷取的收卷器9,所述浮动轮6的下端设有浮动弹簧10,所述浮动轮6的左侧设有快速感应器11,所述浮动轮6的右侧设有慢速感应器12。所述放线器3和第一导向轮4之间设有限位块13。所述第二导向轮8和收卷器9之间设有位置矫正器14。
实际工作时,电器2驱动放线器3放线,双金属复合线材经第一导向轮4、第一传动轮5、浮动轮6、第二传动轮7和第二导向轮8进行传送,经传送的双金属复合线材再通过收卷器9进行收卷,放线器3和第一导向轮4之间设有限位块13,可以对放线器输出的双金属复合线材进行很好的限位,第二导向轮8和收卷器9之间设有位置矫正器14,当传送的过程中位置偏移时可以对双金属复合线材进行位置校正,方便收卷器的收卷工作,浮动轮6下端设有浮动弹簧10,当工作的过程中放线器3的速度过快时,被传送的双金属复合线材松弛,对浮动轮6的压力小,浮动轮6靠近快速感应器11,快速感应器11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放线器3进行减速操作,当工作的过程中放线器3的速度过慢时,被传送的双金属复合线材绷紧,对浮动轮6的压力大,浮动轮6靠近慢速感应器12,慢速感应器12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放线器进行加速操作。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工作稳定性,改善了张力的平稳度,提高了经济效益,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传送稳定,张力平稳,收线质量好,工作效果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震达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震达五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13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