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碳纤维增强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2033.2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汪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淑明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碳纤维 增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碳纤维增强布。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们通常使用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纺织成布,以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而布的韧性和抗拉强度是重要的质量考核标准;现有技术中对于布的补强,通常采用人造纤维、或者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的方式实现,而人造纤维通常采用涤纶或丙纶纤维,这种增强布,虽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抗拉强度,但是面对复杂使用环境,如矿物采掘或户外旅行时,仍然略显不足,另外,这种增强布由于采用较高含量的人造纤维,其染色性能和舒适度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高韧性和抗拉强度,同时染色性能和舒适度也较好的新型碳纤维增强布。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碳纤维增强布,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并交错编织为所述新型碳纤维增强布,所述经纱和纬纱均包括相互平行交替排列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由至少一根碳纤维长丝与至少两根聚乳酸玉米纤维合股,所述聚乳酸玉米纤维的根数大于所述碳纤维长丝的根数,并且所述碳纤维长丝的直径小于所述聚乳酸玉米纤维的直径,所述碳纤维长丝的外侧面还依次设置有热解碳涂层、碳化硅涂层和碳化钽涂层,所述第二纱线由羊毛纤维与聚酰胺纤维合股。
进一步的,所述热解碳涂层的厚度大于0.5μm并小于1μm,所述碳化硅涂层的厚度大于1μm并小于2μm,所述碳化钽涂层的厚度大于1.5μm并小于3μ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纱线直径的3/4,并小于所述第二纱线直径的1.5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经纱和纬纱均包括相互平行交替排列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第一纱线由至少一根碳纤维长丝与至少两根聚乳酸玉米纤维合股,聚乳酸玉米纤维的根数大于碳纤维长丝的根数,并且碳纤维长丝的直径小于聚乳酸玉米纤维的直径,碳纤维长丝的外侧面还依次设置有热解碳涂层、碳化硅涂层和碳化钽涂层,第二纱线由羊毛纤维与聚酰胺纤维合股;第一纱线主要为碳纤维增强布提供强度和韧性支持,同时有效保证染色效果,第二纱线可以有效提高碳纤维增强布的舒适度和染色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碳纤维增强布,包括经纱和纬纱,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并交错编织为新型碳纤维增强布,经纱和纬纱均包括相互平行交替排列的第一纱线1和第二纱线2,第一纱线1由至少一根碳纤维长丝与至少两根聚乳酸玉米纤维合股,聚乳酸玉米纤维的根数大于碳纤维长丝的根数,并且碳纤维长丝的直径小于聚乳酸玉米纤维的直径,碳纤维长丝的外侧面还依次设置有热解碳涂层、碳化硅涂层和碳化钽涂层,第二纱线2由羊毛纤维与聚酰胺纤维合股;第一纱线主要为碳纤维增强布提供强度和韧性支持,同时有效保证染色效果,第二纱线可以有效提高碳纤维增强布的舒适度和染色性能。
碳纤维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在碳纤维的外侧依次设置有热解碳涂层(PyC)、碳化硅涂层(SiC)和碳化钽涂层(TaC),可以有效提高碳纤维的韧性,其中,PyC涂层可以有效防止SiC涂层制备过程中对碳纤维的损伤,改变碳纤维的表面状态,减少或修复纤维表面的缺陷及编制损伤,有效提高碳纤维单丝的强度;SiC和TaC陶瓷具有较高的强度,即使TaC涂层断裂,SiC涂层仍然能够有效承载,这样碳纤维原丝的抗弯强度得到有效提高;PyC、SiC和TaC涂层可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在碳纤维长丝表面依次制备;而聚乳酸玉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机械性能和染色性能,回弹性能和触感也较好,将聚乳酸玉米纤维与碳纤维合股,可以有效提高碳纤维增强布的抗拉强度、韧性和染色效果。
聚酰胺纤维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触感,而羊毛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拉伸性和弹性恢复性,有助于的外观保持,将聚酰胺纤维和羊毛纤维混纺后,使碳纤维增强布具有良好的形态保持性、较好的光泽度和手感、良好的吸湿性和快干效应,还可以有效地减轻易皱、褪色的问题。
热解碳涂层的厚度大于0.5μm并小于1μm,碳化硅涂层的厚度大于1μm并小于2μm,碳化钽涂层的厚度大于1.5μm并小于3μm;这样,涂层的厚度较为合适,使碳纤维长丝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和韧性。
第一纱线1的直径大于第二纱线2直径的3/4,并小于第二纱线2直径的1.5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淑明,未经汪淑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2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槽式防溅小便池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精梳机用顶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