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皮雕背景加工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2278.5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1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能 |
主分类号: | B44B5/02 | 分类号: | B44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10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景 加工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装饰背景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皮雕背景加工机械。
背景技术
惯用的手工软包背景产品制作方法是以密度板作为底板,在底板上粘贴海绵,在海绵之上铺上皮革并将底板包住,在底板背面用枪钉将皮革固定,该工艺做出来的产品是平面软包产品,没有立体造型。
鉴于此,高周波皮革压花机应运而生,该机器可以模具上通过高温将皮革压制出立体造型,然后填充聚氨酯发泡材料,进而制作成具有立体造型的软包背景,此类机械具有以下问题:首先,耗能较高,不适宜当前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其次,对于用户的运行成本造成一定的压力;再者,工艺过程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皮雕背景加工机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皮雕背景加工的机械,其具有:
一个由下模板(1)、可开合的上模板(2)和设于上、下模板之间的侧部(3)围护而成的腔体(K),所述侧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上模板、下模板之间具有密封结构;
所述下模板具有与真空系统相连的抽真空孔(4);
所述下模板具有可将皮雕背景成型模具顶出型腔的顶升装置,该顶升装置具有顶块(5)以及与设于下模板的螺杆(6),所述螺杆顶部连接于顶块,下模板安装顶块的凹部与顶块之间设有密封圈(7);
所述下模板内部设有弯曲布置的流道,且该流道与供给热流体的供热系统相连;
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设有锁闭机构。
进一步,所述侧部的上表面具有一个周向布置于腔体外围的皮革固定架(8),所述皮革固定架周径大于上模板并铰接于侧部的上表面,该皮革固定架与侧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密封圈(9)。
进一步,所述上模板的上表面具有若干规则或不规则排列的下凹结构。
进一步,所述锁闭机构包括:
上模板非铰接端布置的锁模块(10);
位于侧部且与锁模块配合的锁扣。
进一步,其中,可开合的上模板与侧部之间通过铰接装置连接,且铰接装置的铰接座与铰接杆之间套设有轴承(11)。
进一步,其中,下模板与侧部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利用该机械进行皮雕背景加工的方法,其包括:
将皮雕背景成型模具置于可真空密封的型腔中,该皮雕背景成型模具具有一个用于成型的工作面,皮雕背景成型模具与型腔体的侧部紧密接触且工作面与型腔的顶部具有成型空间;
启动型腔围护结构中的加热系统,恒温50±5℃,所述加热系统具有设于型腔围护结构中的流道以及可沿流道流动的热流体;
于皮雕背景成型模具的工作面铺设皮革,该皮革的装饰面朝向工作面且整个皮革由皮革固定架固定于型腔的侧部上表面,皮革的下表面与型腔侧部上表面之间紧密接触并在皮革固定架的作用下形成密封结构;
锁紧皮革固定架并将型腔抽真空,使得皮革与工作面紧密贴合;
于铺设好皮革的成型空间注入聚氨酯混合料,而后在聚氨酯混合料表面铺设底皮,至此成型空间由下至上分布有皮革、聚氨酯混合料和底皮;
关闭型腔,利用加热系统对型腔持续加热,使得聚氨酯混合料发泡成型;
待聚氨酯混合料发泡成型6±2min之后,关闭真空系统,开启型腔,取出产品,切除产品四周的余料而获得成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产品具有与模具图案相同的立体造型。
(2)本案机械加工过程为一次成型,工艺流程简单,方便操作。
(3)本案机械加工过程采用低温真空方法,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皮雕背景加工机械俯视图。
图2为图1A-A剖面图。
图3为图1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3,一种用于皮雕背景加工的机械,其具有:一个由下模板1、可开合的上模板2和设于上、下模板之间的侧部3围护而成的腔体K,所述侧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上模板、下模板之间具有密封结构。这里的型腔是一个方柱状结构,同理,皮雕背景成型模具采用与型腔外形一致的结构,且皮雕背景成型模具的投影面积与型腔的投影面积大体上一致,皮雕背景成型模具的四周与型腔的侧壁能够取放自如即可,不可产生较大的间隙。否则容易出现抽真空过程中出现型腔边缘的皮革向型腔底部变形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能,未经李小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22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后拖钩支座结构及车辆
- 下一篇:数学教学组合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