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副驾驶座椅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2707.9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1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传举;周春霞;何燕清;方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6 | 分类号: | B60N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副驾驶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副驾驶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后排中间乘员没有安全把手,在车辆快速行驶或转弯时,很容易乘坐不稳,挤压两边乘员,影响两边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及乘坐安全性,尤其在车辆急刹车的情况下,后排中间乘员没有可以缓冲惯性作用向前冲的借力结构,头部很容易撞到换挡杆或手刹等硬件,造成人员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缓冲汽车快速行驶或急转弯时后排中间乘员乘坐的不稳状况,还能避免或减轻在车辆碰撞或急刹车时可能造成的对后排中间乘员的伤害的汽车副驾驶座椅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副驾驶座椅,其包括:座垫,靠背垫和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靠背垫连接。
优选地,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靠背垫的右上角区域。
优选地,所述靠背垫在所述右上角区域边缘设置一凹部,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凹部内。
优选地,所述把手包括与所述靠背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握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握持部形成一“∩”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靠背垫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汽车副驾驶座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靠背垫顶部的头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副驾驶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副驾驶座椅,通过在靠背垫设置把手,从而在汽车急速行驶或急转弯时,后排中间乘员可手握把手,从而可以缓冲后排中间乘员的乘坐不稳定性,此外,汽车紧急刹车或碰撞过程中,后排中间乘员可借力于把手,从而可避免或减轻其因头部碰撞车上硬件造成的伤害。上述的汽车副驾驶座椅的把手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适合于批量生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副驾驶座椅采用的把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副驾驶座椅的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汽车副驾驶座椅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汽车副驾驶座椅10,以及主驾驶座椅,车身、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除汽车副驾驶座椅10外,主驾驶座椅等零部件在图中未示出。
所述汽车副驾驶座椅10包括:座垫11,靠背垫12和把手13。所述把手13与所述靠背垫12连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后排中间乘员可以手握把手13。
请参见图2,所述把手13设置于所述靠背垫12的右上角区域A。此处的方位描述以靠背垫12的使用状体为参照,即把手13位于后排中间乘员的右侧。这样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后排中间乘员抬起右手即可触及把手13,便于使用。
所述靠背垫12在所述右上角区域A的边缘设置一凹部121,所述把手13设置于所述凹部121内。如此,把手13是嵌设在靠背垫12中,从而不影响靠背垫12的使用和外观,此外,后排中间乘员也可以方便地将手伸入凹部121内去抓取把手13。
所述把手13包括与所述靠背垫1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的握持部134。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以及握持部134形成一“∩”形结构。所述把手13可以是塑料件,也可以是金属件,或者其他材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32与所述靠背垫12固定连接。在这种结构下,最好在凹部121内设置较大的操作空间,便于乘员将手伸入去握持把手13。
所述汽车副驾驶座椅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靠背垫12顶部的头枕14。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汽车副驾驶座椅10的技术效果如下:
1、汽车急速行驶或急转弯时,后排中间乘员可手握把手13,从而可以缓冲后排中间乘员的乘坐不稳定性,避免挤压两边乘员。
2、汽车紧急刹车或碰撞过程中,后排中间乘员可借力于把手,从而可避免或减轻其因头部碰撞车上硬件造成的伤害。
3、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适合于批量生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27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灵活拆换的轿车铺垫
- 下一篇:一种汽车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