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以调节割槽深度的斜断锯割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3118.2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0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奇;朱金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47/02 | 分类号: | B23D4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晓静 |
地址: | 22564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调节 深度 斜断锯割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斜断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调节割槽深度的斜断锯割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斜断锯只能进行切断操作,少数可以进行割槽操作的斜断锯也不能调节割槽的深浅,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割槽深度的斜断锯割槽装置。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以调节割槽深度的斜断锯割槽装置,包括机体支座、深度挡板、切深刻度标牌、捏手、螺栓、锁紧螺母、定位孔和机头;所述机体支座和深度挡板用螺钉装配;所述切深刻度标牌固连在机体支座上;所述机体支座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深度挡板上设有小腰形槽、大腰形孔、扳手和指示板;所述小腰形槽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均与凸台相适配;所述捏手和螺栓的上端相固连,螺栓和锁紧螺母以及定位孔通过螺纹连接,螺栓依次穿过锁紧螺母和定位孔,定位孔和机头相固连,机头和机体支座转动连接;所述指示板和切深刻度标牌相适配,切深刻度标牌和机体支座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扳手带动深度挡板绕机体支座旋转到第二圆弧和凸台相接触的位置时,螺栓通过大腰形孔,为切断操作状态;所述扳手带动深度挡板绕机体支座旋转到第一圆弧和凸台相接触的位置时,螺栓抵住深度挡板的上表面,机头不能向下运动,为割槽操作状态。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斜断锯可调节割槽深度的割槽装置,不仅可以割槽,还可以对割槽的深浅进行精确的调节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切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割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切断状态时深度挡板和机体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割槽状态时深度挡板和机体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调节割槽深度的斜断锯割槽装置,包括机体支座1、深度挡板2、切深刻度标牌3、捏手4、螺栓5、锁紧螺母6、定位孔7和机头;所述机体支座1和深度挡板2用螺钉装配;所述切深刻度标牌3固连在机体支座1上;所述机体支座1的一端设有凸台11;所述深度挡板2上设有小腰形槽21、大腰形孔22、扳手23和指示板24;所述小腰形槽2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圆弧211和第二圆弧212,第一圆弧211和第二圆弧212均与凸台11相适配;所述捏手4和螺栓5的上端相固连,螺栓5和锁紧螺母6以及定位孔7通过螺纹连接,螺栓5依次穿过锁紧螺母6和定位孔7,定位孔7和机头相固连,机头和机体支座1转动连接;所述指示板24和切深刻度标牌3相适配,切深刻度标牌3和机体支座1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扳手23带动深度挡板2绕机体支座1旋转到第二圆弧212和凸台11相接触的位置时,螺栓5通过大腰形孔22,为切断操作状态;所述所述扳手23带动深度挡板2绕机体支座1旋转到第一圆弧211和凸台11相接触的位置时,螺栓5抵住深度挡板2的上表面,机头不能向下运动,为割槽操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是斜断锯可调节割槽深度的割槽装置,割槽操作时,用手拿捏深度挡板2的扳手23轻轻拨动深度挡板2,使第一圆弧211靠向机体支座1上的凸台11,此时螺栓5的底部抵在深度挡板2的上表面,机头不能向下运动,进行割槽操作。
当需要对调节具体的割槽深度时,通过捏手4调节螺栓5的高度并调节锁紧螺母6,同时指示板24会在切深刻度标牌3上移动指示准确的切割深度。
本实用新型是斜断锯可调节割槽深度的割槽装置,不仅可以割槽,还可以对割槽的深浅进行精确的调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31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