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弹副翼操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3683.9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3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梁可人;蒋若冰;王再玉;黄海龙;毛端华;刘慧慧;孙启星;杨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3/24 | 分类号: | B64C13/24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弹 副翼 操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弹操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弹副翼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操纵机构是指导弹控制系统中,从舵机到操纵面转轴之间的一套机械传动装置。它的功用一是使操纵面产生与舵机位移相应的偏转角;二是传递舵机力矩,用以平衡操纵面得铰链力矩。为使导弹产生绕纵轴的滚转力矩,会设计一种副翼操纵机构,翼面始终同时反向偏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力方式简单可靠,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位移更有效的转化为角度的导弹副翼操纵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弹副翼操纵机构,它包括一调零螺栓,所述调零螺栓的一端固定在舱体上,调零螺栓的另一端端面为叉口,叉口处固定舵机,这样可调整舵机的位置,并且可以解决舵机活塞杆伸缩时所产生的自身偏摆角度。
舵机处的舵机活塞拉杆连接到副翼转臂上,副翼转臂在同一平面连接两个副翼拉杆,两个副翼拉杆的另一端连接副翼摇臂,副翼摇臂与副翼之间用副翼转轴连接。
副翼转臂在转动时能带动两个副翼拉杆同时反方向转动,从而保证副翼同时反向偏转。
所述副翼转臂中部设置有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传力方式简单可靠,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位移更有效的转化为角度。
2、本实用新型两个副翼拉杆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舵机活塞杆产生位移时,能保证两个副翼同时差动偏转角度一致,误差减到最小。
3、本实用新型副翼转臂在转动时能带动两个副翼拉杆同时反方向转动,从而保证副翼同时反向偏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副翼转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副翼传动原理图(第一环节:摆动导杆机构)。
图4为副翼传动原理图(第二环节:空间4连杆机构(1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3、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导弹副翼操纵机构,它包括一调零螺栓1,所述调零螺栓1的一端固定在舱体上,调零螺栓1的另一端端面为叉口,叉口处固定舵机2,舵机2处的舵机活塞拉杆8连接到副翼转臂3上,副翼转臂3在同一平面连接两个副翼拉杆4,两个副翼拉杆4的另一端连接副翼摇臂5,副翼摇臂5与副翼7之间用副翼转轴6连接。
在所述副翼转臂3中部设置有轴承9。
导弹副翼整个操纵机构系统在进气道上方,该副翼操纵系统由1个摆动导杆机构与2个空间四杆机构两个环节串联得到,将操纵机构系统传动原理分解如图3、图4:第一环节的舵机活塞杆产生位移s,副翼转臂产生偏转角φ1,偏转角φ1又带动第二环节的副翼摇臂产生偏转角φ2,副翼臂带动副翼拉杆及从动臂使翼面产生偏转角ψ,从而得到整个机构的传动关系。
为使2个空间四杆机构传动关系一致,现设计一种副翼转臂,见附图1、2。其中两个副翼拉杆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舵机活塞杆产生位移时,能保证两个副翼同时差动偏转角度一致,误差减到最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36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