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路由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3709.X | 申请日: | 2013-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0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771 | 分类号: | H04L12/77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路由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路由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路由器品种很多,但是全都是放在室内使用的,由于体积比较大,携带不方便,并且所有的插口都在路由器的一侧。对于不懂路由器的使用者根本不清楚插口都是哪些插口干什么用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体积小、插口清楚的便携式路由器。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路由器,其组成包括:下壳体、上壳体,所述的下壳体上部开有一组插孔,所述的插孔之间的距离为30mm,所述的上壳体下部连接一组插棍,所述的插棍之间的距离为30mm,所述的插棍插入所述的插孔内。
所述的便携式路由器,所述的下壳体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连接左壳板、右壳板、前壳板、后壳板,所述的左壳板连接所述的前壳板和所述的后壳板,所述的前壳板与所述的后壳板同时连接所述的右壳板,所述的左壳板、所述的前壳板、所述的后壳板、所述的右壳板上部均开有所述的插孔。
所述的便携式路由器,所述的前壳板开有一组前连接孔,所述的前连接孔通过胶圈连接2-6个局域网LAN接口,所述的后壳板开有一组后连接孔,所述的后连接孔通过红色胶圈连接电源接口,所述的后连接孔通过胶圈连接广域网WAN接口。
所述的便携式路由器,所述的上壳体前端连接一组前指示灯,所述的前指示灯连接局域网LAN接口,所述的上壳体后端连接一组后指示灯,所述的后指示灯连接电源接口和广域网WAN接口。
所述的便携式路由器,所述的下壳体连接4个呈菱形分布的直径为20mm的圆形吸盘,所述的圆形吸盘之间的距离为30mm。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菱形分布的圆形吸盘能够使下壳体牢牢地吸在墙上或桌面上或平台上使用,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下壳体的插孔和上壳体的插棍相互配合插接,使下壳体与上壳体的组装和拆卸都比较容易。
3.本实用新型将电源接口和广域网WAN接口安装在一侧,局域网LAN接口安装在另一侧,使不熟悉电源接口、广域网WAN接口、局域网LAN接口位置的使用者也能够清楚的知道各个接口的位置。
4.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携带方便,用到有平面的地方既能够固定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便携式路由器,其组成包括:下壳体、上壳体1,所述的下壳体上部开有一组插孔2,所述的插孔之间的距离为30mm,所述的上壳体下部连接一组插棍3,所述的插棍之间的距离为30mm,所述的插棍插入所述的插孔内。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路由器,所述的下壳体包括底板4,所述的底板连接左壳板5、右壳板6、前壳板7、后壳板8,所述的左壳板连接所述的前壳板和所述的后壳板,所述的前壳板与所述的后壳板同时连接所述的右壳板,所述的左壳板、所述的前壳板、所述的后壳板、所述的右壳板上部均开有所述的插孔。
实施例3:
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路由器,所述的前壳板开有一组前连接孔,所述的前连接孔通过胶圈13连接2-6个局域网LAN接口9,所述的后壳板开有一组后连接孔,所述的后连接孔通过红色胶圈10连接电源接口11,所述的后连接孔通过胶圈连接广域网WAN接口12。
实施例4:
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路由器,所述的上壳体前端连接一组前指示灯14,所述的前指示灯连接局域网LAN接口,所述的上壳体后端连接一组后指示灯15,所述的后指示灯连接电源接口和广域网WAN接口。
实施例5:
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路由器,所述的下壳体连接4个呈菱形分布的直径为20mm的圆形吸盘16,所述的圆形吸盘之间的距离为30mm。
实施例6:
实施例3所述的便携式路由器,所述的前壳板开有一组前连接孔,所述的前连接孔通过胶圈连接2个局域网LAN接口,所述的后壳板开有一组后连接孔,所述的后连接孔通过红色胶圈连接电源接口,所述的后连接孔通过胶圈连接广域网WAN接口。
实施例7:
实施例3所述的便携式路由器,所述的前壳板开有一组前连接孔,所述的前连接孔通过胶圈连接4个局域网LAN接口,所述的后壳板开有一组后连接孔,所述的后连接孔通过红色胶圈连接电源接口,所述的后连接孔通过胶圈连接广域网WAN接口。
实施例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学院,未经哈尔滨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37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驱动电源及调光系统
- 下一篇:摄像透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