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随访信息自动识别及录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6580.8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6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丁杰;梁军号;吴浩;齐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24 | 分类号: | G06Q50/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曹翠娟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随访 信息 自动识别 录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随访信息自动识别及录入系统。
背景技术
随访是医院对曾在医院就诊的病人以门诊、通讯或其他的方式,进行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指导患者康复的一种观察方法。通过随访可以让医生对病人医前、医中及医后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地进行必要的治疗干预和调整指导,让病人获得高水准医疗服务。同时也方便医务工作者统计分析、积累经验,开展一系列的医学科研工作,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我国现有的常用随访方式主要是门诊随访、信件随访和电话随访。现有的随访方式存在着最大的缺点是无法保证随访信息被高效、无误地录入信息库。首先,由于我国三甲医院门诊病人量大,平均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较短。门诊医生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将患者的具体信息、检查结果一一提问并悉数记录。其次,对于电话随访同样需要医生电话联系患者,在电话中将所需要的信息一一告诉患者,再由患者给出具体内容或做出选择。此外,一次的随访记录很难客观反映病人诊治过程中的详细病情变化,因此影响医生科学、准确的判断。最后,无论是何种随访方式,都需要花费工作人员超大量的精力和较多时间来获取患者信息,并且在获取患者信息之后,需要医生手动将信息输入计算机随访数据库。在大样本患者的电子随访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由于患者人数多、数据多,极易在输入时发生纰漏,对依赖于随访数据库的相关临床研究课题会造成不可预估、不可控制的误导。
因此,需要一种信息随访系统,能准确无误地采集患者的信息,并快速无误地将信息录入数据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随访信息自动识别及录入系统,旨在提高医师记录、存档信息的工作效率,减少随访信息登录的错误机率,为临床医师更高效的工作以及大样本电子随访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随访信息自动识别及录入系统,包括机读随访卡、用于将机读随访卡上内容转换为电子数据的OCR设备和用于存储电子数据的服务器。
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填涂机读随访卡的笔。
所述的用于存储电子数据的服务器是电脑终端。
所述的OCR设备与服务器之间通过数据线联接。
所述的服务器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还联接多个工作站。
所述的工作站是电脑终端。
所述的机读随访卡是指印有需填写或需选择的问题的机读随访卡。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该新型随访信息自动识别及录入系统,可以极大的减少随访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缩短临床医生为随访大批病人付出的时间;有效实现实时、方便、准确地收集病人的病症信息功能,并且促进医生与病人的信息交互及反馈,有效建立信息数据库,方便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提高随访效率及准确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新型随访信息自动识别及录入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未填涂的机读随访卡 2.笔
3.填写后的机读随访卡 4.OCR设备
5.数据线 6.服务器
7.互联网 8.工作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照图1,图1是新型随访信息自动识别及录入系统的结构框图。根据相关科室、随访目的、随访内容等不同情况,定制出相应的未填涂的机读随访卡1。未填涂的机读随访卡1上印有具体的问题和相应的答题位置,保证易于患者阅读理解,并方便患者答题,具体的内容包括患者个人信息、主观症状评价、客观检查如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患者利用提供的笔2进行填写或选择,保证页面整洁清晰。得到的填写后的机读随访卡3利用OCR设备4扫描读卡,将纸件上的内容转化为电子数据,然后通过数据线5传输至用于存储电子数据的服务器6。服务器6可以是电脑终端,服务器6中的数据库可用于存档,也可供医务人员根据需要随时调阅。服务器6通过互联网7联接多个工作站8,所述的工作站8是电脑终端。工作站8也可对服务器6中的电子数据进行补充及更改,实时跟进患者的现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65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报警器
- 下一篇:一种防错散热模组的散热板体与铜片组件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