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甩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6697.6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5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朱爱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爱仙 |
主分类号: | F16C33/66 | 分类号: | F16C33/66;F16C33/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甩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轴承甩油装置将甩油环装与主轴上,靠甩油环随主轴转动将润滑油甩回内腔,但由于甩油环与轴承端盖配合处留有缝隙,易使外界污染物侵入,污染物随润滑油一起流回内腔,污染轴承的工作环境,造成轴承失效,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的轴承甩油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甩油装置,包括主轴、轴承、轴承端盖、甩油环和锁紧螺母,所述的轴承端盖设在轴承外圈上,所述的轴承端盖上设有一个回油槽,所述的主轴上套装甩油环,甩油环一侧与轴承内圈相抵,另一侧通过锁紧螺母与主轴锁紧,所述的甩油环上设置有尖齿,所述的尖齿置于回油槽内,在轴承端盖上还设置有一个回油孔,所述的回油孔连通回油槽及轴承端盖的内腔,所述的甩油环上设有一个密封槽,所述的密封槽上装有一个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上设有第一密封唇和第二密封唇,所述的第一密封唇与回油槽的底面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二密封唇与回油槽的端面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甩油环上安装密封圈,使得外界污染物不易随润滑油进入轴承内部,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主轴1、轴承2、轴承外圈21、轴承内圈22、轴承端盖3、回油槽31、回油孔32、甩油环4、尖齿41、锁紧螺母5、密封槽6、密封圈7、第一密封唇71、第二密封唇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轴承甩油装置,包括主轴1、轴承2、轴承端盖3、甩油环4和锁紧螺母5,所述的轴承端盖3设在轴承外圈21上,所述的轴承端盖3上设有一个回油槽31,所述的主轴1上套装甩油环4,甩油环4一侧与轴承内圈22相抵,另一侧通过锁紧螺母5与主轴1锁紧,所述的甩油环4上设置有尖齿41,所述的尖齿41置于回油槽31内,在轴承端盖3上还设置有一个回油孔32,所述的回油孔32连通回油槽31及轴承端盖3的内腔,所述的甩油环4上设有一个密封槽6,所述的密封槽6上装有一个密封圈7,所述的密封圈7上设有第一密封唇71和第二密封唇72,所述的第一密封唇71与回油槽31的底面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二密封唇72与回油槽31的端面过盈配合。
当轴承2高速运转时,内腔中的油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去,在甩油环4的尖齿41上受阻而顺流下来通过下方的回油槽31和回油孔32流回内腔。通过在甩油环4上安装密封圈7,并使密封圈7上的第一密封唇71与回油槽31的底面过盈配合,第二密封唇72与回油槽31的端面过盈配合,使得外界污染物不易随润滑油进入轴承2内部,延长了轴承2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爱仙,未经朱爱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66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