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电凝机反应器的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6727.3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0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唐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荣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吴彦峰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电 反应器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带电凝机反应器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目前针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多数单位都选择在建造房屋时在地下开挖一个砖砌的化粪池,由于采用砖砌结构且化粪池一般为方形,因此在清理池中污物时会出现死角,难以清理;同时砖砌结构不够牢固容易破裂或泄漏,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传统化粪池反应速率较慢,占地面积较大,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电凝机反应器的水处理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够解决传统化粪池反应速率低,占地面积大,无法移动等问题。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带电凝机反应器的水处理装置,包括有壳体,壳体为圆柱形;壳体内依次设置有沉淀池段,厌氧池段和好氧池段;沉淀池与厌氧池段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厌氧池段与好氧池段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的中上部设置有溢流口;沉淀池靠壳体一侧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格栅;格栅上方的壳体设置有污泥抽提口;厌氧池段顶端的壳体设置有沼气排出口;好氧池段内设置有电凝机反应器;好氧池段的顶部壳体设置有风机口和抽水管;抽水管连接至电凝机反应器内。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电凝机反应器为RC-DNJ数字高压脉冲调频电凝机。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壳体材料为玻璃钢。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壳体为一体式全玻璃钢材质,占地面积较小便于移动,并且具有优秀的防腐性能;同时壳体内的沉淀池段,厌氧池段和好氧池段集格栅、沉淀、过滤为一体反应效率大大提高。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2为沉淀池段,3为厌氧池段,4为好氧池段,5为第一隔板,6为第二隔板,7为溢流口,8为进水口,9为格栅,10为污泥抽提口,11为沼气排出口,12为风机口,13为电凝机反应器,14为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一种带电凝机反应器的水处理装置,包括有壳体,壳体为圆柱形;壳体内依次设置有沉淀池段,厌氧池段和好氧池段;沉淀池与厌氧池段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厌氧池段与好氧池段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的中上部设置有溢流口;沉淀池靠壳体一侧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格栅;格栅上方的壳体设置有污泥抽提口;厌氧池段顶端的壳体设置有沼气排出口;好氧池段内设置有电凝机反应器;好氧池段的顶部壳体设置有风机口和抽水管;抽水管连接至电凝机反应器内;电凝机反应器为RC-DNJ数字高压脉冲调频电凝机;壳体材料为玻璃钢。
本方案的水处理流程为,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壳体,经过格栅过滤后,在沉淀池段中沉淀反应,沉淀池段中的液面随着污水的不断进入慢慢升高,通过溢流孔进入厌氧反应池段,在厌氧反应池段中污水中的污物被水解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排出口引出可接入厨房使用,最后污水进入好氧池段,在好氧池段的电凝机反应器中进行反应,风机口将氧气定时吹入好氧池段加速反应过程,进化后的污水从电凝机反应器中通过抽水管抽出壳体。
MS电凝机反应器的COD去除率大于93%,去除绝大部分的悬浮物,出水水质良好稳定。适用于各类办公楼、宾馆、饭店、机关、餐厅酒楼、工厂等生活污水、养殖、及纺织、啤酒、造纸、制革、食品、炼油等行业的有机废水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荣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绵阳荣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67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