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磷酸铁锂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7155.0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军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酸铁锂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的蓄电池有铅酸、镍氢和锂离子等高性能电池。铅酸电池由于其比能量低,制约了其在电动汽车上的使用。锂离子电池由于比能量高,适合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因其具有比能量大(可达120Wh/kg)、循环寿命长(电池组循环寿命可达1500次)、电压高(单体电压3.2V)、无记忆效应、充电速度快、自放电小、环保等优点,所以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最理想的动力源。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电池是由成千上万个单体电芯组合而成的,为了保证电池过充或是过放,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技术及带均衡功能的BMS技术来控制电池或电池组的安全工作范围值。但是,BMS控制下的电池多串后会出现相互干扰、信号滞后的问题,这些都会引起充电电压超过(或瞬间超过)电芯的承受电压(俗称:过充),从而导致电芯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磷酸铁锂电池组,可解决电池组中的有些单个电池过充或充不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包括多个以串并联方式连接的磷酸铁锂电池以及与每个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分别一一对应的稳压装置,每个所述稳压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磷酸铁锂电池的两端;所述稳压装置的稳压范围为3.65V~4.25V。
进一步,所述稳压装置为稳压管。
进一步,所述稳压装置为三端稳压管,所述三端稳压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磷酸铁锂电池的两端,所述三端稳压管的接地端接地。
进一步,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电解液及外壳,所述的正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覆在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及导电剂。
进一步,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纳米级磷酸铁锂和微米级磷酸铁锂,所述纳米级级磷酸铁锂和所述微米级磷酸铁锂的质量比为1:7~1:9。
进一步,所述纳米级磷酸铁锂中的中的中粒径D50分布为300n~900nm。
进一步,所述微米级磷酸铁锂中的中的中粒径D50分布为2um~10um。
进一步,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在集流体上的单面涂覆量为80~140g/m2。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单体磷酸铁锂电池以一定的串并联方式进行组合,并在每个单体磷酸铁锂电池的两端连接稳压装置,同时使稳压装置的稳压范围为3.65V~4.25V,从而可可避免电池组中的有些单个电池过充或充不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一般是3.65V,但由于其是锂电池,只有当充电电压超过4.25V时才会引起电解液的分解而导致电池的损坏,因此有ΔV=0.6V的电压空间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利用。此外,虽然在理论上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电压为2.0~2.5V,但从大量的实践中发现,磷酸铁锂电池可以放电到0V,因此在放电方面无需进行特别的考虑,采用现在的控制器即可。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磷酸铁锂电池组中的n个单体磷酸铁锂电池11~1n的连接方式为串联,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这n个单体磷酸铁锂电池11~1n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采取并联或是串并联的方式进行组合连接,例如,将M个并联的电池组进行串联,而每个并联的电池组由N个电池并联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军,未经陈明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71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差温成形热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电池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