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纹排插式一出多路分流、分压防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7821.0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8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森源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3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蒋剑明 |
地址: | 51811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纹 排插式一出多路 分流 防水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纹排插式一出多路分流、分压防水连接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分流、分压灵活运用,防水性好,节约成本,生产效率高,球压、耐温、防紫外线均可以满足的的螺纹排插式一出多路分流、分压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电力,尤其涉及到室外电器电子设备用电。为便于人们在各种环境下能正常的用电,人们创造了多种适用连接器,但大多数均以一对一,不防水,不防紫外线,不耐高低温,使用寿命短,绝缘等级差,安全隐患大,安全距离不够及价格太高等,一直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这些问题一直困扰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制约着社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流、分压灵活运用,防水性好,节约成本,生产效率高,球压、耐温、防紫外线均可以满足的螺纹排插式一出多路分流、分压防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螺纹排插式一出多路分流、分压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连接器包括线材、尾部螺盖、尾部环形防水圈、螺纹排插式本体、公端本体、公端大螺帽与公端O形防水圈,尾部环形防水圈套入线材,尾部螺盖扭入螺纹排插式本体的尾部,公端O形防水圈套入公端本体的前端,公端大螺帽扭入螺纹排插式本体的母头螺纹内。
所述螺纹排插式本体由多个母头组成。
所述尾部螺盖、螺纹排插式本体、公端本体、公端大螺帽采用尼龙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分流、分压灵活运用,防水性好,节约成本,生产效率高,球压、耐温、防紫外线均可以满足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零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出多路串联方式的分解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出多路并联方式的分解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螺纹排插式一出多路分流、分压防水连接器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将母端子与线材1焊接好后,注塑成螺纹排插式本体4,再将尾部环形防水圈3套入线材1,最后将尾部螺盖2扭入螺纹排插式本体4的尾部,尾部环形防水圈3为质软的硅胶材质,当螺纹排插式本体4尾部螺纹与尾部螺盖2的螺纹扭紧压迫时,尾部环形防水圈3受压迫,充分填充在尾部螺盖2与线材1之间,使螺纹排插式本体4的尾部防水。公端线材1焊接好公端子后,注塑成型为公端本体5,再将尾部环形防水圈3套入线材1,最后将尾部螺盖2扭入螺纹排插式本体4的尾部,尾部环形防水圈3为质软的硅胶材质,当螺纹排插式本体4尾部螺纹与尾部螺盖2的螺纹扭紧压迫时,尾部环形防水圈3受压迫,充分填充在尾部螺盖2与线材1之间,使公端本体5的尾部防水。将公端O形防水圈7套入公端本体5的前端,再将公端大螺帽6扭入螺纹排插式本体4的母头螺纹内,公端O形防水圈7受公端大螺帽6与螺纹排插式本体4的螺纹压迫,充分填充在公端本体5与螺纹排插式本体4之间,使螺纹排插式本体4母端与公端本体间防水。螺纹排插式本体4由多个母头组成,在于拆卸方便,组装方便,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库存压力小。公端本体5及配件线材1、尾部螺盖2、公端大螺帽6、公端O形防水圈7为标准品,备库存方便,不担心库存压力。尾部螺盖2、螺纹排插式本体4、公端本体5、公端大螺帽6采用尼龙料,耐温、防紫外线不影响其防水、球压、耐温、防紫外线等要求。螺纹排插式本体4的方式可以样化,可以是圆形的,可以是方形的,也可以是异形的,目的为一次性注塑,一次性注塑可以做出多个防水母头,公端本体即为标准品,可以任意备料备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本领域的熟练人员还可对此做出各种修改和变换。然而,类似的这种变换和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森源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森源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78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