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汽车前减振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9063.6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伟;张登贤;乐志国;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2;F16F9/3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朱新颖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汽车 减振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型汽车前减振器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非常普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驾驶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如果遇到颠簸路面,一般通过吸震弹簧来吸收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吸震弹簧在被压缩后其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正是被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以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减振器安装在汽车悬架系统内部,其一端连接车身,另一端连接车架,减震器的结构一般是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插入筒内,在筒中充满油,活塞上有节流孔,使得被活塞分隔出来的两部分空间中的油可以互相补充。
如中国实用型新专利申请(201020625491.6)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减震器,主要包括防尘盖、内联套、减振垫、平垫圈、弹簧垫圈、螺母、螺栓、外联接套、轴承挡圈、轴承、螺旋弹簧上座组件、橡胶垫、前螺旋弹簧、防撞垫和减振器:减振器包括活塞杆、工作缸筒、活塞、伸张阀、储油缸筒、压缩阀、补偿阀、流通阀、导向座、防尘罩、油封;所述防尘盖内设有内联套,内联套外设有减振垫,在外联接套上设有螺栓,在内联套内依次设有平垫圈、弹簧垫圈和螺母,在减振垫一端依次设有轴承挡圈、轴承、螺旋弹簧上座组件、橡胶垫和前螺旋弹簧,该减振器能够提高减振总成的强度而不降低舒适性。但是该减振器的活塞与缸筒筒壁摩擦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的通过筒臂散发出去,散热性能较差。
针对上述散热问题,目前减振器采用双筒结构,即减震器有内外两个筒,活塞在内筒中运动,由于活塞杆的进入与抽出,内筒中油的体积随之增大与收缩,因此要通过与外筒进行交换来维持内筒中油的平衡。但是该种减振器的活塞与内筒筒壁摩擦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的通过筒臂散发出去,为此出现了另一种减振器,该减振器为单层筒壁结构,活塞杆呈插入端为开口的中空结构,在活塞杆的开口端端部固连有一个压缩阀,通过活塞杆的中空结构来取代双筒结构形成的储油腔,从而使得活塞与筒壁接触能够直接将热量散发出去,降低油液温度。但是由于该种结构的减振器在活塞向下运动的时候,油液在压力下只能向上运动,处于缸筒底端的油液处于静止状态,无法完全流动起来,使得减振性能变差,抗畸变能力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型汽车前减振器总成,该复合型汽车前减振器总成能够提高提高减振性能以及抗畸变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复合型汽车前减振器总成,包括一充有油液的缸筒和一端固定有活塞的活塞杆,上述活塞从缸筒顶端插入缸筒内,所述活塞杆具有允许油液进出的储油腔,所述活塞上设有允许油液通过并增加油液通过阻力的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下方的缸筒内固连有一允许油液通过并增加油液通过阻力的压缩阀一。
减振器通过活塞在缸筒内上下往复运动来抑制弹簧的发弹冲击。缸筒内腔通过活塞、压缩阀以及活塞杆的储油腔形成四个腔室,当活塞向下运动时,油液在活塞的压力下部分通过阀体流向缸筒上方,部分流入活塞杆的储油腔,还有部分则通过压缩阀一流向压缩阀一的下方,该种结构使得缸筒内的油液全部能够流动起来,从而提高减振性能,同时流动的油液能够提高减振器的抗畸变能力。
在上述的复合型汽车前减振器总成中,所述缸筒的底端通过一圆筒状的底座密封,在底座内设有一浮动活塞,该浮动活塞的外周面与底座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浮动活塞与底座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空腔内充有氮气,当活塞向下运动时,部分油液通过压缩阀一并冲击浮动活塞,浮动活塞压缩氮气向下运动,为通过压缩阀一的油液提供空间,能够调节减振器内部的压力,提高阻尼特性,提高抗畸变能力。
在上述的复合型汽车前减振器总成中,所述储油腔为活塞杆插入端呈开口状的中空结构,在储油腔的开口端固连有允许油液进出储油腔并增加油液通过阻力的压缩阀二。压缩阀二与压缩阀一结构相同,对油液通过提供阻力;由于活塞杆的储油腔的存在,因此缸筒只需要单筒壁,从而提高了散热性能。
在上述的复合型汽车前减振器总成中,所述压缩阀一和压缩阀二均通过卡接的方式分别固连在缸筒和活塞杆上。方便拆卸和更换维修。
在上述的复合型汽车前减振器总成中,所述缸筒的顶端通过一顶盖密封,该顶盖具有一中心孔,上述活塞杆一端穿过中心孔伸出缸筒。与底座一起使缸筒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防止油液和气体泄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9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