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及其端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1591.5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7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袁芳;朱永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士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06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郭燕 |
地址: | 211600 江苏省金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及其 端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蓄电池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电池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因具有价格低廉、质量可靠、容量范围大、维护简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种类和数量与日剧增,作为铅酸蓄电池一种重要类型,汽车电池的需求也在激增,其种类日益繁多,要求也越来越高。
请参考图1,目前传统的蓄电池厂家生产的汽车电池的端子21’用于与电池盖塑胶结合的部分是由两道或三道凸出的圆环凸棱22’及其之间的环形槽式组成,这种端子设计由于塑料和铅合金热膨胀系数不同,很大程度上依赖加大注塑的注射压力来实现端子与电池盖的紧密结合。如果注射压力不够,塑料包封铅端子不严密,做成电池后,酸液很容易从塑胶与端子结合面周围爬上来,致使端子容易被酸腐蚀发黑,严重的使连接电池端子的导线也会严重被腐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电池及其端子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电池端子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用于与极柱配合的贯通的极柱孔,所述主体下端为用于与电池盖接触配合的配合端,所述配合端外表面上具有至少一条绕主体中心线设置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外壁上具有倒钩结构。
作为本申请上述蓄电池端子结构的改进,至少一条所述凸起部沿主体的轴向方向剖切的截面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外壁和连接于两个弧形外壁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外壁。
作为本申请上述蓄电池端子结构的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弧形外壁是由凸起部外表面凹陷形成。
作为本申请上述蓄电池端子结构的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凸起部为凸棱。
作为本申请上述蓄电池端子结构的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凸棱为一圈闭合的环形凸棱。
作为本申请上述蓄电池端子结构的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凸棱为条形凸棱。
作为本申请上述蓄电池端子结构的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凸棱为三条,其上下并列设置于主体的外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电池,包括电池盖和极柱,还包括上述任一种端子,所述电池盖卡在所述端子的凸起部上的倒钩结构中,所述极柱伸入到所述主体的极柱孔内。
作为本申请上述蓄电池的改进,所述电池盖与端子的倒钩结构注塑成型为一体结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中,在位于端子主体下端的配合端上设有至少一条绕主体中心线设置的凸起部,该凸起部的外壁上具有倒钩结构,端子上的倒钩使得凸起部表面与电池壳之间的接触面迂回而曲折设置,两者接触面延长,过长的接触面可减少酸液从两者之间向上移动,而且虽端子和塑料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由于端子有倒钩结构,在温度对端子和塑胶产生的热胀冷缩影响下,端子的倒钩结构与电池盖依然能够互相结合紧密,从而也可限制酸液往上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蓄电池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蓄电池端子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端子结构与电池盖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所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端子结构,其包括主体21,主体21具有用于与极柱配合的贯通的极柱孔,该极柱孔位于主体21的中部。
该主体21下端为用于与电池盖接触配合的配合端,而在配合端外表面上具有三条绕主体21中心线设置的凸起部,其中包括两个闭合的第一环形凸棱22和一个位于配合部最下端的第二环形凸棱23,该三个凸棱22、23上下并列地设置于主体21外表面上。在凸起部的外壁上具有倒钩结构。
本申请所述倒钩结构是相对于图1所示现有技术端子而言,在现有端子中凸棱22’表面为规整的平面,而本申请在凸棱22、23外表面或凸或凹形成弧形或锥形的凸起部分,以延长端子外表面与电池盖的配合面积,这种结构称为倒钩结构。
当然,对于凸起部的个数并非必须如本实施例一展示的数量,其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该凸起部除了可以是一圈闭合的环形凸棱,也可以是围绕主体21中心线设置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条形凸棱,即是说将一圈闭合的环形凸棱从某一个或多个位置切断形成的间断的条形凸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士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理士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15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