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2482.5 | 申请日: | 2013-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1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宝田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0 | 分类号: | B01J19/20;C08G63/183;C08G63/82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33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英文名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BT),属于聚酯系列,是由1.4-pbt丁二醇(1.4-Butylene glycol)与对苯二甲酸(PTA)或者对苯二甲酸酯(DMT)聚缩合而成,并经由混炼程序制成的乳白色半透明到不透明、结晶型热塑性聚酯树脂。与PET一起统称为热塑性聚酯,或饱和聚酯。目前尚无制备PBT的成熟设备,尤其尚无用PET瓶片直接制备得到PBT的成熟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采用PET瓶片直接制备得到PBT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送料装置、酯化反应釜、预缩釜、终缩釜及切粒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一个机筒,机筒的一端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的底部与机筒相连接,进料斗的上部为PET瓶片入料口,进料斗的侧部设置有醇进料管,机筒的另一端为出料口,机筒中设置有螺杆,机筒外部设置有螺杆驱动装置,机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螺杆为中空结构,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热媒进口和热媒出口,螺杆内设置有循环的热媒;所述的酯化反应釜,包括一个壳体,壳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与送料装置的出料口相连接,壳体的下部设置有酯化反应釜出料口,壳体的外壁设置有夹套,夹套中设置有循环油,壳体内部下方设置有蒸汽发生器;所述的预缩釜,包括一个密封罐,密封罐的下部外侧盘绕设置有盘管,盘管中设置循环油,密封罐的侧壁中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与酯化反应釜出料口相连接,密封罐的底部设置有预缩釜出料口,密封罐的顶部设置有气相管,密封罐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叶片,密封罐的内壁中沿环向设置有环形的溢流槽,溢流槽的开口朝上,溢流槽与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的终缩釜,包括:罐体,罐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罐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罐体的外部设置有夹套,前端盖上设置有终缩釜进料口,终缩釜进料口与预缩釜出料口相连接,后端盖上设置有终缩釜出料口,终缩釜的出料口连接至切粒包装设备,前端盖、后端盖和夹套中分别设置循环油,所述罐体的前端盖中设置有吹气管,罐体的外部设置有气源,吹气管与气源相连接,吹气管上设置有压力表。
所述的螺杆驱动装置为电机。
所述的加热装置为设置在机筒的筒壁上的电加热片。
所述蒸汽发生器上部设置有若干分流板。
所述溢流槽为L型结构,密封罐中设置有管道连接进料口与溢流槽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装置,其结构简单、维护简便。其送料装置采用螺杆挤出的方式,将进料口改造成PET瓶片和醇一起进料,这样可以在机筒中既实现PET瓶片的融化又可以提前实现醇解,缩短了酯化反应釜中醇解的时间,提高了产出的效率。其进料装置的螺杆改为中空结构,并且在螺杆的内部通入循环的热媒,从而使得整个送料装置兼具外加热和内加热,从而能在较短的行程内实现PET瓶片达到熔融状态,保证了后续的生产及产品的质量。其酯化反应釜取消了原来酯化反应釜中的盘管,而采用蒸汽发生器,使得换热面积得到加大,酯化所需时间大大缩短,保证了产品的颜色及质量。其预缩釜加装溢流槽,物料在进入密封罐时,物料呈分散状沿密封罐的罐壁落下,从而在进料时就实现了部分低聚物的分离,大大提高了低聚物被真空抽走的效率,缩短了预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终缩釜对罐体内部进行吹气,然后通过检测吹气时的气压,来检测罐体内的气压,根据气压检测出罐内的液位情况,从而替代了原先的放射钴-60液位探测仪,避免了放射性射线对工人的伤害,也节约了检测和维护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酯化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预缩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终缩釜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宝田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宝田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24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鱼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粉刺治疗吸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