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缩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2616.3 | 申请日: | 2013-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1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宝田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3/00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33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缩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聚酯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预缩釜。
背景技术
预缩釜是聚酯生产中所需的主要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采用抽真空的方式,抽出物料中的低聚物。其结构通常包括一个密封罐,密封罐的下部外侧盘绕设置有盘管,盘管中设置循环油,盘管的一端为进油口,盘管的另一端为回油口,密封罐的侧壁中设置有进料口,密封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密封罐的顶部设置有气相管,密封罐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叶片。工作时,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密封罐内,搅拌轴开始搅拌,盘管中通循环油对密封罐进行加热,并且气相管开始抽真空,从而抽出物料中的低聚物。其缺点是: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密封罐时,物料只能从密封罐的一侧进入密封罐中,并且堆积在密封罐的一侧,必须在搅拌轴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使物料中的低聚物被充分抽走,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料能分散地进入密封罐的预缩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缩釜,包括一个密封罐,密封罐的下部外侧盘绕设置有盘管,盘管中设置循环油,盘管的一端为进油口,盘管的另一端为回油口,密封罐的侧壁中设置有进料口,密封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密封罐的顶部设置有气相管,密封罐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叶片,所述密封罐的内壁中沿环向设置有环形的溢流槽,溢流槽的开口朝上,溢流槽与进料口相连通。
所述溢流槽为L型结构,密封罐中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一端为进料口,进料管的另一端与溢流槽的底部相连通。
所述盘管的回油口位于进油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预缩釜,其采用加装溢流槽,物料在进入密封罐时,物料呈分散状沿密封罐的罐壁落下,从而在进料时就实现了部分低聚物的分离,大大提高了低聚物被真空抽走的效率,缩短了预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罐,2、盘管,3、进油口,4、回油口,5、进料口,6、出料口,7、气相管,8、搅拌轴,9、叶片,10、溢流槽,11、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缩釜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预缩釜,包括一个密封罐1,密封罐1的下部外侧盘绕设置有盘管2,盘管2中设置循环油,盘管2的一端为进油口3,盘管2的另一端为回油口4,所述盘管2的回油口4位于进油口3的上方,密封罐1的侧壁中设置有进料口5,密封罐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6,密封罐1的顶部设置有气相管7,密封罐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8及设置在搅拌轴8上的叶片9,所述密封罐1的内壁中沿环向设置有环形的溢流槽10,溢流槽10的开口朝上,溢流槽10与进料口5相连通。所述溢流槽10为L型结构,密封罐1中设置有进料管11,进料管11的一端为进料口5,进料管11的另一端与溢流槽10的底部相连通。
上述的预缩釜,其采用加装溢流槽10,物料在进入密封罐1时,物料从进料口5进入,然后沿着进料管11进入溢流槽10中,并且逐渐注满整个溢流槽10,最终物料呈分散状沿密封罐1的罐壁落下,从而在进料时就实现了部分低聚物的分离,大大提高了低聚物被真空抽走的效率,缩短了预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宝田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宝田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2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洗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药用辅料环保釜式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