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式设备舱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2961.7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0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程文峰;安德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科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2 | 分类号: | F24F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许婉静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设备 智能 环境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环境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式设备舱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建设”的核心理念,目前正大力推广户外预制式二次设备舱的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工程实际占地面积、方便现场安装、简化现场接线、便于现场检修维护。预制式二次设备舱由工厂整体生产、安装、整体运输,实现二次组合设备安装、二次接线、照明、暖通、火灾报警、安防、图像监控等工厂集成、工厂调试。
在使用时,如何将舱内的工作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同时要将舱内环境的状态信息和动作机构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再将这些信息交互上传以方便运行人员的实时监控,使整个舱内环境控制系统处于智能状态,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设备舱长期处于密闭状态,舱内空气中含极有可能会有内部设备及舱体材料挥发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且在某些特殊地区舱内温度在夏季会高于35℃,冬季低于-10℃,在这种温度环境下舱内设备能正常运行,却不适合维护人员施工、调试,这就需要设计一种既能为舱内设备提供长期可靠运行的环境,又能为维护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设备舱环境控制产品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采用单一的风机方式控制设备舱内的环境,这种方式主要工作原理为当舱内温度上升到某一预设值时,舱内通风风机启动,舱内外空气对流达到控 温的目的;这种方式的制造成本低,且风机的运行功耗低于空调等其它设备。第二,另一种广为采用的设备舱环境控制方案是利用工业空调,这种方式的主要工作原理为预先设定空调的目标控制温度(如25℃),采用这种方案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凝露,且能为舱内提供低于舱外环境的工作环境,便于维护人员施工。
第一种环境控制产品仅限于使得舱内外空气有效对流,这种控制方式不能有效抑制舱内凝露,且不能为舱内提供低于舱外环境温度的工作环境,在舱外温度高于40℃时,舱内设备处于高温运行环境,会降低设备的运行寿命及可靠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舱内设备故障,同时在舱外环境温度高于30℃时无法提供可供维护人员工作的舒适环境。
而工业空调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高,能耗高,有违于节约能源的绿色环保理念。同时空调的故障率高,维护速度慢,不利于长期可靠运行。一般的民用分体式空调可靠性低、不利于长途运输,由于采用的作为制冷剂的氟利昂无法监测,在缺少制冷器时空调处于失效状态,在舱外高温时舱内设备极易发生故障甚至损坏。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空调运行时设备舱处于密闭状态,舱内设备及舱体材料挥发的有毒有害气体无法及时排出,长时间积累会不利于维护人员在舱内工作。
目前变电站大部分设备舱的环境控制靠单一的空调或风机来完成,但目前的空调没有自动控制凝露的功能,且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短,购置和使用成本高,能耗高,与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相背。如果仅仅采用排风扇又存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无法达到控制效果情况,且无法为维护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式设备舱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的风机和工业空调互为备份,且能在不同环境下交互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式设备舱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包括舱内状态采集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和环境控制执行装置;所述舱内状态采集装置为若干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环境中央控制器、继电器和接触器,所述环境控制执行装置包括风机和工业空调;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环境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环境中央控制器与所述继电器和所述接触器分别连接,所述风机和所述工业空调均通过所述继电器和所述接触器与所述环境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舱内状态采集装置还包括若干有毒有害气体探测器,所述有毒有害气体探测器与所述环境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有毒有害气体探测器检测CO2、O2、CO、SO2和H2S。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和所述工业空调的数目均为1个。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中央控制器与后台监控系统远程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科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瑞科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29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