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堵后托一体式鱼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4287.6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0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洪金 |
主分类号: | A01K87/00 | 分类号: | A01K87/0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堵后托一 体式 鱼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鱼工具,详细讲是一种前堵不易丢失,使用方便的前堵后托一体式鱼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垂钓已经从最初人类扑食鱼类的方法逐渐发展为一种户外休闲运动,也是一种竞技类型的体育或户外比赛。为了携带、存放方便,鱼竿通常由至少两节的竿节组成,竿节间多是经锥度配合、抽拉式连接。使用完毕后,将前部较细的竿节依次收入其后侧较粗的竿节内,最终收入最后一节最粗的竿节内,然后用前堵塞住最后一节鱼竿的前端,防止鱼竿在携带过程中内部的竿节滑出、损坏。为了钓鱼时持竿舒适,最后一节竿节的后端部经固定套安装有后托。现有的这种结构的鱼竿在垂钓时,前堵拔掉以后随意丢放,在垂钓过程中需要经常翻找各种垂钓用品,长时间垂钓后经常出现前堵不知道放哪儿了,寻找费时费力,有时还会出现丢失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鱼竿前堵不易丢失的前堵后托一体式鱼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前堵后托一体式鱼竿,包括由多节竿节制成的竿体和后托,竿体最后一节竿节的后端部设有固定套,其特征在于固定套上设有前端封闭的连接套,后托经螺纹与连接套相连,后托前端设有前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套设有内螺纹,连接套前部设有外螺纹,固定套与连接套螺纹连接,连接套后部设有内螺纹,后托前部设有外螺纹,后托与连接套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后托前部设有螺纹套,螺纹套外部设有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堵包括连接座和堵塞柱,连接座与螺纹套内侧固定连接。前堵也可以与后托制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堵的连接柱前侧中部轴向设有调节槽。当前堵的连接柱插入最后一节竿节的前端内时,可自动调节连接柱的外径,时松紧合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堵的连接座与螺纹套经胶粘接固定,连接座上设有外螺纹,增强粘接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后托上设有万向转环。使用时,万向转环上装有失手绳,垂钓者将失手绳套在手腕处,可以避免鱼竿脱手。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鱼竿垂钓时,后托经螺纹与连接套螺纹连接,此时前堵的堵塞柱位于连接套内部。垂钓结束后,将竿节依次收入最后一节竿节内,旋转后托,将后托拆卸下来,将前堵塞入最后一节鱼竿的前端。本实用新型钓鱼过程中前堵不能随处乱丢,垂钓结束时无需寻找,省时省力,鱼竿前堵不易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式前堵后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前堵后托一体式鱼竿,包括由多节竿节制成的竿体1和后托7,竿体1最后一节竿节的后端部设有固定套2,固定套2外壁与竿节内壁粘接固定,上述结构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固定套2上设有前端封闭的连接套3,固定套设有内螺纹,连接套3前部设有外螺纹,固定套与连接套螺纹连接,连接套后部设有内螺纹,后托前7部设有外螺纹,后托与连接套螺纹连接,后托前端设有前堵5。连接套内的内螺纹前侧设有前堵存放槽,当后托经螺纹与连接套相连时,前堵位于前堵存放槽内。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后托7前部设有螺纹套6,螺纹套6外部设有外螺纹;后托经螺纹套6与连接套3螺纹连接;所述的前堵包括连接座和堵塞柱,连接座与螺纹套内侧固定连接,前堵的连接座与螺纹套经胶粘接固定,连接座上设有外螺纹,增强粘接的牢固性。前堵也可以与后托制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堵的连接柱前侧中部轴向设有调节槽4。当前堵的连接柱插入最后一节竿节的前端内时,可自动调节连接柱的外径,时松紧合适。所述的后托上设有万向转环8。使用时,万向转环8上装有失手绳,垂钓者将失手绳套在手腕处,可以避免鱼竿脱手。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鱼竿垂钓时,后托经螺纹与连接套螺纹连接,此时前堵的堵塞柱位于连接套内部。垂钓结束后,将竿节依次收入最后一节竿节内,旋转后托,将后托拆卸下来,将前堵塞入最后一节鱼竿的前端。本实用新型钓鱼过程中前堵不能随处乱丢,垂钓结束时无需寻找,省时省力,鱼竿前堵不易丢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洪金,未经孙洪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4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