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孔眼槽式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4875.X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9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云峰 |
主分类号: | A61B17/84 | 分类号: | A61B17/8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1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眼 钢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髌骨骨折的钢针。
背景技术
髌骨是全身骨骼中最大的籽骨,能起到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和伸直膝关节最后10~15°的滑车作用。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损伤的1.65%。
临床上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可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对无移位的髌骨骨折,通常以石膏或支具固定。手术是治疗髌骨骨折的主要方式,目前治疗髌骨骨折的诸多内固定及手术方法中仍有不足,其主要原因是:(1)传统钢针内固定不可靠,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2)外固定时间过长而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3)开放手术,创伤大,内固定的传统钢针物数量多,体积过大,破坏髌骨血运,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4)传统钢针旋转、松动突于皮下,引起滑囊炎,导致局部刺痛,甚至戳破皮肤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痛苦,不利功能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克服传统钢针松动退针、移位、刺破皮肤或致滑囊炎引起疼痛的钢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孔眼槽式钢针,包括针杆和设置在针杆头部的针尖,所述针尖为自攻钉头设计,所述针杆上设有带有穿线孔的限位部和长孔;所述限位部靠近针杆尾部且位于针杆的四分之一处,限位部的横向尺寸大于针杆的直径;所述长孔位于针尖与限位部的中间。
进一步地,为了能使血液流动畅通,加快骨折的愈合,所述的长孔两端设有切面,切面的倾斜角A的度数为30°~70°。
进一步地,所述的穿线孔为圆形、菱形、长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设有穿线孔和长孔,通过穿刺导针近端穿入穿线孔,远端穿入长孔,操作简单,固定坚强,能防止钢针松动退针、移位、刺破皮肤或致滑囊炎而引起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加快髌骨的愈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中1.针杆,2.针尖,3.限位部,4.长孔,5.穿线孔,4-1.切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带孔眼槽式钢针,包括针杆1和设置在针杆1头部的针尖2,针尖2为自攻钉头设计,所述针杆1上设有带有穿线孔5的限位部3和长孔4;限位部3靠近针杆1尾部且位于针杆的四分之一处,限位部3的横向尺寸大于针杆1的直径;长孔4位于针尖2与限位部3的中间;穿线孔5为圆形。
为了能使血液流动畅通,加快骨折的愈合,长孔4两端设有切面4-1,切面4-1的倾斜角A的度数为60°。
使用带孔眼槽式钢针的手术方式:(1)、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常规消毒铺巾,无菌操作;(2)、驱血并使用止血带充气;(3)、用“9”号注射器经髌骨外下行膝关节穿刺,抽除积血并生理盐水冲洗,然后行髌骨骨折手法复位,术者双手拇指将髌骨远端向上方推挤,同时双手食指将髌骨前面的皮肤尽量向上推移,再将骨折远端与近端对合,轻轻活动膝关节,使关节面恢复平整,并经C臂X光透视证实,用点状复位钳或巾钳暂时固定;(4)、选髌底水平面上前后1/2平分线上内中1/3和外中1/3上下处为髌骨穿刺点,分别作0.5cm皮肤4个纵切口;(5)、屈膝20-30度,向前轻提髌骨,用电钻经皮顺行平行穿入两枚带孔眼槽式钢针,将直径0.8mm钢缆依空心导针经皮下“8”字形穿入克氏针头端孔及远端沟槽,收紧钢缆并锁定,剪断槽式克氏针远端皮外部分,缝合皮肤切口,敷料包扎。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云峰,未经李云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48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墙件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双提升防坠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