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亮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5207.9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5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谢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领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4 | 分类号: | G02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亮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增亮膜。
背景技术
目前,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被广泛用于发光模组以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尤其是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中,常用增亮膜来增加显示亮度从而达到减少显示器能源消耗的目的。传统的增亮膜通常是由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聚光棱镜结构层所构成,基板及聚光棱镜结构层皆由透明树脂材质制成,聚光棱镜结构层形成在基板的一个侧面上,棱镜结构层由多个用以汇聚光线的相同棱镜条组成,这些棱镜条按照相同的方向平行设置组成一个棱镜阵列。棱镜阵列将散发在观察者视角之外的光线通过光的折射及反射调整到观察者视角之内,如此提高了光源所发出光能的利用率。
然而,在传统的增亮膜结构中,组成聚光棱镜结构层的单个棱镜单元之间高度相同。如此结构设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下面的问题:光线穿透射出该棱柱结构层时,易产生牛顿环及迭纹干涉)等负面光学效应;增亮膜、扩散膜之间叠放时容易产生静电污现象;在保护膜剥离时,结构层上容易留下较多的残胶;同时传统的增亮膜在触摸、产品叠加、组装等过程中,均容易发生损坏的现 象;以此种种均不利于背光模组的组装,降低了组装的效率和增亮膜的利用率,增加了成本。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保护膜在剥离增亮膜时残胶遗留较多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亮膜,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增亮膜,包括基板和棱镜,棱镜设置于基板上,棱镜为三角棱镜,棱镜包括有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第一棱镜的高度高于第二棱镜的高度,不少于五个的第二棱镜组成第二棱镜组,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组穿插设置,全部的棱镜沿其长度方向相互水平设置。
基板能够为棱镜提供设置支持,使得棱镜能够有序地进行设置。基板采用可透光的并具有较高的强度的板材制成,如此在设置棱镜时,能够提高棱镜的设置精度。多个棱镜设置于基板上的具体结构为:沿其长度方向,全部的棱镜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亮膜中,由于将棱镜具体分设为两种,即包括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第一棱镜的高度高于第二棱镜的高度,如此设置在铺设保护膜时,保护膜只与第一棱镜接触,从而达到减小棱镜与保护膜接触面积的目的。棱镜与保护膜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在保护膜剥离时,残胶遗留的问题得了解决。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增亮膜上设置有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基板1;第一棱镜2;第二棱镜3;雾化层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互联网电子相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互联网电子相框与网络互连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亮膜,用于增加显示器模组的显示亮度,以提高显示器模组光源的使用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增亮膜上都会设置有保护膜,保护膜通过胶水粘附于增亮膜的棱镜结构层上,由于棱镜结构层中的棱镜单元高度相同,导致保护膜与棱镜结构层之间胶粘的面积较大,致使保护膜剥离后遗留的残胶较多。
为了解决保护膜在剥离增亮膜时残胶遗留较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结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
增亮膜包括基板1和棱镜,棱镜设置于基板1上,棱镜为三角棱镜,棱镜包括有第一棱镜2和第二棱镜3,第一棱镜2的高度高于第二棱镜3的高度,不少于五个的第二棱镜组成第二棱镜组,第 一棱镜2与第二棱镜组穿插设置,全部的棱镜沿其长度方向相互水平设置。
基板1能够为棱镜提供设置支持,使得棱镜能够有序地进行设置。基板1采用可透光的并具有较高的强度的板材制成,如此在设置棱镜时,能够提高棱镜的设置精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现有技术常见的棱镜为三棱柱体结构。多个棱镜设置于基板1上的具体结构为:沿其长度方向,全部的棱镜平行设置。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棱镜进行了结构改进:棱镜为三角棱镜,棱镜包括有第一棱镜2和第二棱镜3,第一棱镜2的高度高于第二棱镜3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领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领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5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