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频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7327.2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1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胜;徐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润佳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5 | 分类号: | H01B7/295;H01B7/17;H01B7/22;H01B7/29;H01B7/02;H01B7/282;H01B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电缆,尤其涉及一种变频电缆。
【背景技术】
变频电缆主要用于变频电源和变频电机之间的连接。变频电缆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低传输阻抗,电磁兼容性好,低工作电容,良好的抗干扰和低辐射性能等。传统变频电缆绝缘及护套材料为聚氯乙烯或交联聚烯烃,阻燃性能差,且在高温场合会迅速老化直至电缆报废,不能用于高温场合如融铁炉等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变频电缆,弥补现有控制电缆阻水方面的缺陷,可以从径向和纵向综合阻水,达到优越的阻水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频电缆,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导体、绝缘层、填充、绕包层、屏蔽层、及护套层,所述绝缘层为氟橡胶绝缘层,所述护套氟橡胶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就阻燃和耐高温这两方面进行改进,制得了变频电缆,使电缆能够用于高温场合,而且具有高阻燃性能,能在热风、高温粒子等环境中安全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频电缆的横截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导体 1 主线绝缘线 10
变频电缆 100 绝缘层 2
零线绝缘线 20 填充 3
绕包层 4 屏蔽层 5
护套层 6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变频电缆100。
变频电缆100包括三根主线绝缘线10,三根零线绝缘线20。变频电缆100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导体1、绝缘层2、填充3、绕包层4、屏蔽层5、及护套层6。三根主线绝缘线10设置在绕包层4内,且三根主线绝缘线10围绕变频电缆100的圆心相互之间呈120度分布。三根零线绝缘线20设置在绕包层4内,且三根零线绝缘线20围绕变频电缆100的圆心相互之间呈120度分布。所述三根零线绝缘线中一根零线绝缘线20位于相邻两根主线绝缘线10之间的外侧。填充3位于主线绝缘线10的外侧,也位于零线绝缘线20的外侧。这种对称结构加上铜丝编织或铜带绕包屏蔽层能均化电场,对变频电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玻璃纤维绳填充和玻璃纤维绕包带的使用,增加了电缆的阻燃效果,绝缘和护套的采用氟橡胶材料,击穿强度高,能在200℃高温下长期稳定的运行,且高达75的氧指数能非常有效的阻止火势蔓延,达到阻燃的效果。
根据GB/T395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导体1采合适导体,按照标准选用一定规格的导体1,并确定单线的根数。按照上述要对铜线拉制成所需规格,拉丝在拉丝机上进行并对导体进行退火,单线表面应光滑、无油污、划痕等。绝缘层2采用氧指数达75的氟橡胶塑料,加入特殊改性剂、阻燃剂、抗氧剂等其他特殊助剂,经特殊工艺加工而制得的粒状料,可在橡胶挤出机(连硫)上挤出,挤出要按照工艺卡执行,挤塑机各个部分的工作温度、螺杆的转速、牵引的速度要符合规定,参照线芯的尺寸选择合适的模具,放线时不能偏心,各个部件要协调工作。挤出后需要进行硫化,使氟橡胶分子结构由线状变成网状,提高绝缘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杜绝绝缘表面有气泡、鱼眼、褶皱等问题。选择合适的成缆机进行成缆,成缆的方向为右向。成缆节径比要符合有关规定,各部件的速度也要遵循工艺卡的有关规定。填充3即用玻璃纤维丝将成缆的空隙填满,保持电缆的圆整性。玻璃纤维绕包带的方向为左向,采用搭盖绕包,搭盖大小为绕包带宽度的10%-15%,绕包角度为25°-40°。屏蔽层5采用退火铜丝编织或铜带绕包,铜丝编织密度不小于80%,铜带绕包搭盖率不小于15%。护套层6采用氟橡胶。护套层6的挤出与绝缘层2相似。
本实用新型就阻燃和耐高温这两方面进行改进,制得了变频电缆,使电缆能够用于高温场合,而且具有高阻燃性能,能在热风、高温粒子等环境中安全稳定的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润佳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润佳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73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