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轻糊钻方便成桩的新型鱼尾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7404.4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希伟;李其恒;徐滨;赵春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0/42 | 分类号: | E21B1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轻 方便 新型 鱼尾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轻糊钻方便成桩的新型鱼尾钻头。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桩基础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种类众多的桩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是工程中桩基选择的较优方案。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成孔是关键环节。在大直径钻孔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硬塑粘土层。在硬塑粘土层钻进时非常容易糊钻形成泥包钻头,使得钻孔施工无法正常进行。特别是当硬塑粘土层的层厚在全孔深度中所占比例比较大的情况下,若不能很好的解决糊钻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工期。“糊钻” 现象在深基础成孔中是常见故障, 排除相当困难。糊钻影响钻进速度,影响成孔的垂直精度,增加施工成本,加剧设备磨损,严重时还可能造成钻头抱死、坍孔、钻杆折断等事故,防碍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进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的一种减轻糊钻方便成桩的新型鱼尾钻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创新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减轻糊钻方便成桩的新型鱼尾钻头,包括钻杆、保径圈、刮刀片、切削齿和仿生鱼尾装置,钻杆为空心钻管用于泥浆循环,保径圈通过支杆与钻杆固定连接,刮刀片连接在钻杆和保径圈之间,刮刀片下端与钻杆固定连接,上端与保径圈固定连接,切削齿垂直固定于刮刀片外边缘刃部,钻杆的下端设置仿生鱼尾装置。所述仿生鱼尾装置形状类似鱼尾,由成螺旋角度的两个分叉鱼尾构件组成,两个分叉鱼尾构件连接于钻杆下端出入浆口两端。分叉鱼尾构件正面分叉成90°-140°,侧面分叉成20°-60°。鱼尾构件空间上带有弧度,成螺旋状,与螺旋桨类似。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刮刀片数量为三翼。与钻杆中心轴所成角度为55°-6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切削齿形状可以尖状锥体,或可采用端部平整的柱体形式。视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切削齿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钻杆下端的鱼尾装置,在转动时对泥浆的导流和搅拌作用充分发挥,即有利于泥浆通过吸渣水孔排出。鱼尾构造相当于一个小半径的钻头,由于受到土的扭矩作用较小,可以对下部土层预先进行搅拌使土层松散,同时,上部切削掉落下来的大粒径土块可以被鱼尾有效的粉碎,有利于钻头的钻进和大块土粒的粉碎切削。此外,钻头的翼板与钻杆所成的特定角度,对泥浆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减小泥浆在钻杆周围旋转流动,使钻头回转时产生的径向力指向圆心吸渣孔,有利于排渣。从而减少泥土对钻头的附着,减缓糊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标号:1为钻杆,2为保径圈,3为刮刀片,4为切削齿,5为仿生鱼尾装置,6为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尾钻头,它包括钻杆1、保径圈2、刮刀片3、切削齿4和仿生鱼尾装置5,钻杆1为空心钻管用于泥浆循环,保径圈2通过支杆6与钻杆1固定连接,刮刀片3连接在钻杆1和保径圈2之间,刮刀片3下端与钻杆1固定连接,上端与保径圈2固定连接,切削齿4垂直于固定于刮刀片3外边缘刃部,在钻杆1下端设置仿生鱼尾装置5。刮刀片3数量为三翼。与钻杆1中心轴所成角度为55°-65°。切削齿4形状可以如图1和图2尖状锥体,也可采用端部平整的柱体形式。视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切削齿的数量。下端仿生鱼尾装置5形状类似鱼尾,由成螺旋角度的两个分叉鱼尾构件组成。连接于钻杆下端出入浆口两端。鱼尾构件正面分叉成90°-140°,侧面分叉成20°-60°。鱼尾构件空间上带有弧度,成螺旋状,与螺旋桨类似。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糊钻现象,提高成孔效率、方便施工作用的新型钻头。在常规钻头底部添加鱼尾结构,并对齿与刮刀翼板的位置关系等细部构造进行改进。
鱼尾结构在成孔过程中,其特殊形状在转动时对泥浆的导流和搅拌作用充分发挥,即有利于泥浆通过吸渣水孔排出。鱼尾构造相当于一个小半径的钻头,由于受到土的扭矩作用较小,可以对下部土层预先进行搅拌使土层松散,同时,上部切削掉落下来的大粒径土块可以被鱼尾有效的粉碎,有利于钻头的钻进和大块土粒的粉碎切削。此外,钻头的翼板与钻杆所成的特定角度,对泥浆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减小泥浆在钻杆周围旋转流动,使钻头回转时产生的径向力指向圆心吸渣孔,有利于排渣。从而减少泥土对钻头的附着,减缓糊钻现象。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说明书中的以上描述所限定。所有在权利要求含义内的等价变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7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