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7590.1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0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隆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汯璟股份有限公司;汯璟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连接器 端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尤指端子于连接部穿设有一个或更多的透孔,让对应透孔的弯折部减少弯折面积让应力随之减小,以防止弯折部产生撕裂。
背景技术
电源插座广泛用于电器产品,例如手提式音响或影音放映机(如VCD、DVD等),以及信息产品,例如电脑、笔记型电脑、行动电话等,凭借两端均为插头的电源线分别嵌插产品的电源插座与市电插座,使该产品得以取得电源,以供使用者操作。
而电源插座内部不可或缺的元件是至少一根金属插销,传统的金属插销可分为铆接与一体成型两种型式,其铆接型式的金属插销如图9所示,其利用冲压或车床加工方式,让金属棒材料成型为对接部A,且通过冲压加工方式让金属板材成型为连接部B,再将对接部A末端A1利用铆接方式与连接部B连接,且连接部B下方再折弯有弯曲部B1,再将对接部A与连接部B外部进行模内射出包覆(insert molding)方式成型有胶座C,因需分离制作再加工铆接,其制程复杂导致成本高昂,且铆接部位因加工方式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状况,导致产品合格率降低。
该一体成型的金属插销如图10所示,其利用冲压加工方式让金属棒材质成型有对接端D,再于对接端D后侧冲压成型有连接端D1,连接端D1末端为设有焊接端D2,再于连接端D1弯折有复数弯折部D3,且将金属插销进行模内射出包覆(insert molding)方式成型有胶座C,由于多次冲压会产生类似冷锻的效果,导致材质硬化,则后续塑型弯折时,弯折部D3便容易产生撕裂的状况,让产品合格率降低。
是以,如何解决现有电源连接器的端子在制造加工时的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发明内容
故,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端子及一绝缘座,其中:
该复数端子利用金属材质所制成,端子一侧具有对接部,对接部朝另一侧延伸有板状连接部,在连接部穿设有一个或更多的透孔,且在连接部具有各透孔处设有一个或更多的弯折部;
该绝缘座利用塑胶材质以模内射出包覆方式成型于复数端子外,绝缘座前方形成有供端子的对接部伸入的对接空间,且端子的连接部末端伸出于绝缘座外部。
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其中该端子的对接部呈圆柱状或方柱状。
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其中该端子的透孔为圆形、椭圆型或矩形。
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其中该端子的连接部末端穿设有伸出于绝缘座外部的焊孔。
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其中该端子的连接部末端设有符合双列直插式的渐缩端,且渐缩端伸出于绝缘座外部。
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其中该端子的连接部末端二侧分别设有朝上弯折延伸的夹臂,且两个夹臂弯折环绕夹持住导线,两个夹臂位于于绝缘座外部。
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其中该端子的对接部与连接部之间朝左右二侧凸伸有超出于对接部及连接部外径的凸肩部,连接部穿设有一个透孔,透孔位于连接部与凸肩部的连接处,连接部与凸肩部连接处朝下垂直弯折有对应透孔的弯折部。
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其中该端子的对接部与连接部之间朝左右二侧凸伸有超出于对接部及连接部外径的凸肩部,端子的连接部穿设有一个以上的透孔,其中一透孔位于连接部与凸肩部的连接处,其他透孔则直接位于连接部上,连接部由与凸肩部连接处朝下垂直弯折有弯折部,并在具有透孔的连接部上设有弯折部使末端朝向斜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该端子于连接部穿设有一个或更多的透孔,再于对应透孔的位置弯折有弯折部,便可凭借透孔减少弯折面积让应力减小以防止弯折部撕裂,进而达到提升生产合格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该端子外侧利用塑胶材质以模内射出包覆(insert molding)方式成型有绝缘座,一个或更多的透孔1便会被绝缘座的塑胶材质填满,让绝缘座对端子产生前后方向的限位,即可避免插拔或推挤让端子松脱,进而达到提升产品使用寿命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汯璟股份有限公司;汯璟国际有限公司,未经汯璟股份有限公司;汯璟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75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式电源插头结构
- 下一篇:接线螺栓与电缆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