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护岸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9849.6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4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罗晓锋;王艳艳;张金山;李继林;党晓晶;温静雅;李亚遵;张恒;丁钱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晓锋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护岸 框架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岸框架结构,属于护岸设计和建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江河中,堤岸、江心洲的迎水区域被水流长期冲刷侵蚀。在河道整治工程中,需要在受侵蚀严重的部位设置一些人工设施,以减弱水流的冲刷,促进该处泥沙的淤积,以保护河岸形态的稳定。现在常用的设施包括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等。这是一种由钢筋混凝土框杆相互焊接而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将一定数量的框架投入水中,在水中形成框架群,可以使水流消能减速,达到减弱冲击,防冲促淤的效果。
但是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在抛投时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被水流冲击而翻滚移位,使框架群不能达到理想的堆砌效果,对功能有不利影响。为了使框架在水中互相钩连,需要设计新的形状,但已有的多数设计方案都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结构强度不足,以及不清楚钩连方式是否合理。
发明内容
一种新型的正三棱柱型透水框架。
技术方案:该透水框架的特征在于,由底面(1)、侧面(2)、侧棱(3)、侧面支撑杆(4)组成,底面(1)、侧面(2)边长1m,侧棱(3)长为1m,侧面支撑杆(4)长为1.4m,底面(1)的边、侧面(2)的边、侧棱(3)、侧面支撑杆(4)的截面都是直径为0.12m的圆柱形状;其材料均为与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相同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材料。
有益效果:结构强度达到与四面六边透水框架近似,钩连结构相对稳定,能形成切实有效的护岸框架群,达到减弱冲击,防冲促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单个透水框架空间视图;图2是透水框架群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侧面支撑杆(4)连接形式一致,不会出现共同定点,即任意对角连杆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框架在单独使用时可直接抛往水中;使用框架群时由连接链条(5)链接,底面三个顶点全部链接上,然后按照需要及计划按一定形式投放到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晓锋,未经罗晓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9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浅箱型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
- 下一篇:一种出租车招车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