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密封压力平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0605.X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1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门相勇;陈永昌;赵培华;蔡文渊;李彦飞;李瑞安;李忠百;薛素丽;陈凤兰;鹿倩;解辉;雷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压力 平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密封压力平衡装置,属于石油测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在测井仪器中实现动密封压力平衡的方法是设计两道动密封结构。当仪器在受压状态下,一道动密封使推拉杆受到向右的推力,另一道动密封使推拉杆受到向左的推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从而实现了压力平衡。这种结构的压力平衡方式适用于推拉杆末端可以插入仪器内部的情况。对于推拉杆末端暴露在外面的情况则无法实现压力平衡。此时,如果仪器处在有压力的状态下,推拉杆将受到一个向内的推力。外面的压力越大,推拉杆受到推力越大。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推拉杆将将会弯曲或很难推出来。从而难以动作。本实用新型采用特殊的结构解决了推拉杆末端暴露在外面情况下的压力平衡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密封压力平衡装置,解决推拉杆末端暴露在外面情况下的压力平衡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动密封压力平衡装置。其结构如下:
承压筒1与第一接头3连接;
第一接头3与压力平衡管8连接;
第一推拉杆6从第一接头3中心孔中穿过,第一推拉杆6与第二推拉杆9连接;
压力平衡管8与第一接头3连接;
第二接头12连接压力平衡管8,第二推拉杆9从第二接头12的中心孔中穿过;
第三推拉杆14从第二接头12的中心孔中穿过并与第二推拉杆9连接;
外壳16与第二接头12连接;
第一密封圈2连接在承压筒1与第一接头3之间;
第二密封圈4连接在压力平衡管8与第一接头3之间;
第三密封圈5连接在第一推拉杆6与第一接头3之间;
第四密封圈7连接在第一推拉杆6与第二推拉杆9之间;
第五密封圈10连接在第二推拉杆9与第二接头12之间;
第六密封圈11连接在第二接头12与压力平衡管8之间;
第七密封圈13连接在外壳16与第二接头12之间;
第八密封圈15连接在第三推拉杆14从第二接头12之间;
动密封采用了嵌入式密封圈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三道动密封结构。一个孔径大的动密封面使推拉杆受到向右的推力,两个孔径小的动密封面使推拉杆受到向左的推力。两个小孔的面积之和与大孔的面积相等,这就保证了推拉杆受到的向左和向右的推力相等,从而实现了压力平衡。这种结构的推拉杆末端暴露在外面,可以连接持水率仪传感器等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是:
1、采用了三道动密封结构,压力作用的结果使推拉杆受到的合力为零;
2、推拉杆直径采用了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的变径结构,用于与密封接头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动密封压力平衡,解决了推拉杆末端暴露在外面情况下的压力平衡问题;使得推拉杆末端暴露在外面,可以连接持水率仪传感器等部件。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动密封压力平衡装置,
承压筒1,第一密封圈2,第一接头3,第二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5,第一推拉杆6,第四密封圈7,压力平衡管8,第二推拉杆9,第五密封圈10,第六密封圈11,第二接头12,第七密封圈13,第三推拉杆14,第八密封圈15,外壳16。
承压筒1与第一接头3连接;
第一接头3与压力平衡管8连接;
第一推拉杆6从第一接头3中心孔中穿过,第一推拉杆6与第二推拉杆9连接;
压力平衡管8与第一接头3连接;
第二接头12连接压力平衡管8,第二推拉杆9从第二接头12的中心孔中穿过;
第三推拉杆14从第二接头12的中心孔中穿过并与第二推拉杆9连接;
外壳16与第二接头12连接;
下面的密封连接为动密封采用了嵌入式密封圈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06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