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激光扎版一体机的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2076.7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4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加平 |
主分类号: | B44C3/10 | 分类号: | B44C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激光 一体机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毯扎版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激光扎版一体机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地毯表面上有各种样式的花色图案,这些图案是生产前期制版工序做出来的。目前,整个行业几乎还在采用原始的扎版工艺制版,就是夹上水性笔将设计好的图案画到无色透明胶片上,然后用人工拿电烙铁沿胶片上的图案线一点一点的扎上圆孔。
传统的工艺存在如下弊端:
一、费人工:目前采用的孔距大约为3-6mm,孔径0.8-1.5mm,熟练的扎版工最多也就能以4孔/秒的速度扎孔,如果图案复杂而版面又大,扎版工甚至会需要几个工作日才能完成一个版的制作,这样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都是超强的。
二、危害性:传统人工扎版只能将胶片平铺到长条案板上来扎,扎孔所产生的烟雾由于工作面积过大而难以排出,对人体有危害,而超大的工作量、超强的工作强度及重复的机械动作同样会对人的眼睛及身体的其它部位造成不适,甚至造成伤害。
三、效率低:因为人工扎版效率低、速度太慢,许多加急新订单在许多工厂由于受制于扎版工艺,而批量很少订单大多会由于扎版工艺的限制而直接放弃。
四、精度差:只能依靠扎版工的熟练程度和状态情况,但即使再熟练的扎版工并且处于最佳的状态,不会保证所扎出的孔完全在线上,不会保证所扎孔的孔距一致,同样也不会保证所扎孔的大小,因为所有这些工作是靠人的眼睛及手持电烙铁的力度来保障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激光扎版一体机的控制电路,它能省去画图的工序,直接扎版,省人工,高速度,高精度,低能耗,操作简单、节约成本,方便排烟。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稳压块IC1、继电器V1、定时器U1、电阻一-电阻三R1-R3、二极管一-二极管四D1-D4、电容-C1、电容二C2,稳压块工C1的2脚分别与二极管四D4的正极、二极管三D3的正极、继电器V1的2脚连接,稳压块IC1的3脚分别与二极管三D3的负极、继电器V1的1脚连接,继电器V1的4脚分别与电阻三R3的一端、定时器U1的4、8脚、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三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二C2的一端、电阻二R2的一端、定时器U1的2、6脚、二极管一D1的负极连接且接地,二极管一D1的正极分别与定时器U1的7脚、电阻一R1的另一端、二极管二D2的负极连接,电容二C2的另一端分别与定时器U1的1脚、电容一C1的一端连接且接地,电容一C1的另一端与定时器U1的5脚连接,电阻二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二D2的正极连接。
所述的稳压块IC1、继电器V1、电阻三R3、二极管三D3、二极管四D4组成了上位控制电路A,定时器U1、电容一C1、电容二C2、电阻一R1、电阻二R2、二极管一D1、二极管二D2组成了下位控制电路B。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上位控制电路A的工作原理为:开关转换到激光模式后,小车线圈的驱动信号就被断开,此驱动信号被转接到激光信号的控制上,此信号的开和关完全和所刻绘的图形同步,而此信号的强度由机器面板上的刀压值来设定,当信号强度达到一定数值就可以用此信号控制激光的开和关。
信号“+”首先经过稳压,将稳压后的信号接到相匹配的继电器上,利用继电器输出端提供出控制信号,而信号“-”的信号则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被去掉,这样完成上位控制。
下位控制电路B的工作原理为:上位控制电路A提供的只是电平信号,扎版所需要的断续信号是通过下位控制来完成的,将下位控制电路B接到上位控制电路A上,而将下位控制电路B接到激光发生器的控制端,这样经过三级连接就实现了激光断续控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不停顿高速扎版,行走结束,扎版结束;
二、省去了绘图的工序;
三、卷材放料及滚轴式扎版,可最大节省工作空间;
四、省人工,高速度,高精度,低能耗,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五、排烟简单:微小的烟雾只是在激光头直线行走的范围内产生,很容易利用机器上所配置的排烟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加平,未经王加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20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热管技术的CPC聚光光伏电热联产系统
- 下一篇:三角板移动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