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2243.8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7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建;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61/04 | 分类号: | H01J61/04;H01J6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何春兰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惰性 气体放电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器技术领域中的高功率激光技术范畴,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其中,灯泵浦技术作为激光器的主要技术之一,其泵浦效果与泵浦灯密切相关。
背景技术
现有固体激光器泵浦源所采用的弧光灯泵浦方式,泵浦均匀性很差,泵浦光传输损耗较大,泵浦效率低,热损耗大,激光转换效率低。
现有的惰性气体放电灯均为直棒形状,光能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可以实现对激光介质的均匀同步泵浦,降低损耗,提高效率,从而提高高功率激光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所述惰性气体放电灯包括筒形灯体和两个环形电极,所述筒形灯体具有环形密封空间,两个环形电极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环形密封空间的两端,所述环形密封空间内真空填充有惰性气体,每个环形电极包括环形电极盘,所述环形电极盘的朝向筒形灯体内侧的第一端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放电端点,所述环形电极盘的外侧面或者第二端面上设有电源连接端,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相反的一面,所述电源连接端穿过筒形灯体而位于筒形灯体的外部。
如上所述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所述筒形灯体的外侧面连接有反光体。
如上所述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所述筒形灯体包括外管和设置在外管内部的内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所述环形密封空间,所述环形密封空间内真空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放电端点位于所述环形密封空间内。
如上所述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所述筒形灯体由石英玻璃制成。
如上所述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所述放电端点为柱状放电端点或球头放电端点。
如上所述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所述放电端点是以螺纹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环形电极盘上。
如上所述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所述环形电极盘由铈钨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的特点和优点是:
1、采用在环形电极盘上均匀固定多个放电端点的结构,使得环形电极可以实现泵浦灯的高效率发光,提高泵浦光的利用率;可以实现对激光介质的均匀同步泵浦,降低损耗,提高效率,从而提高高功率激光器性能。
2、其筒形灯体的环形密封空间的两端,将环形电极相互对准,每个环形电极的电源连接端的数量为一个,电源连接端穿过筒形灯体而位于筒形灯体的外部,电源连接端与电源连接,如此使得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与电源之间的连接仅需正负极的两根导线即可,连接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环形电极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环形电极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环形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环形电极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环形电极的仰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端电极筒形惰性气体放电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环形电极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2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