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充电式牛奶起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3369.7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1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邹振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联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齐文剑 |
地址: | 518002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式 牛奶 起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牛奶起泡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家庭厨房用的简单搅拌工具一般是筷子,但是,用筷子把鸡蛋、牛奶等食物搅拌均匀要花很长时间,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搅拌棒,有些在搅拌棒上缠绕多条不锈钢丝,单纯以人手臂动作进行搅拌,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充电式牛奶起泡器,其能解决搅拌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可充电式牛奶起泡器,其包括作为手柄的壳体、马达、可充电电池、旋转开关、PCB控制电路板、传动轴套、第一电连接端子、搅拌棒、充电底座、PCB充电电路板和第二电连接端子;马达、可充电电池、旋转开关、PCB控制电路板、传动轴套和第一电连接端子均安装在壳体内;PCB充电电路板和第二电连接端子均安装在充电底座内;马达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轴套与搅拌棒的一端机械传动连接,搅拌棒的另一端位于壳体外,壳体上开设有旋钮通孔和第一通孔,旋转开关的导电控制端与PCB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旋转开关的旋钮端通过旋钮通孔露出于外界,第一电连接端子安装在第一通孔内并伸出于第一通孔,马达、可充电电池、第一电连接端子均与PCB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充电底座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壳体的底部的凹槽和充电插口,凹槽的底部开始有第二通孔,第二电连接端子安装在第二通孔内并伸出于第二通孔,第二电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连接端子、PCB充电电路板电性连接,PCB充电电路板上还电性连接有一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充电插口的位置相匹配。
优选的,搅拌棒的另一端安装有不锈钢丝。
优选的,为了具有电压不足、马达过热等提示功能,壳体上还开设有一灯孔,所述灯孔内安装有一LED报警提示灯,LED报警提示灯与PCB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充电底座内还安装有接线弹簧,第二电连接端子通过接线弹簧与PCB充电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为了便于维修,所述壳体由左壳和右壳卡扣连接构成。
优选的,为了便于维修,充电底座由盖体和底板连接构成,盖体和底板通过螺丝固定,凹槽和充电插口均位于盖体上。
优选的,为了使充电底座能进一步固定在桌面上,充电底座的底部安装有至少一个吸盘。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可充电电池为马达供电,采用旋转开关调节马达转速,采用充电底座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体积小巧,使用十分方便,而且采用电力驱动搅拌棒转动,有效提高搅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充电式牛奶起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充电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01、左壳;102、右壳;2、充电底座;201、盖体;202、底板;3、搅拌棒;4、不锈钢丝;5、旋转开关;6、LED报警提示灯;7、吸盘;8、马达;9、传动轴套;10、可充电电池;11、第一电连接端子;12、PCB充电电路板;13、第二电连接端子;14、接线弹簧;15、第二通孔;16、凹槽;17、充电接口;18、PCB控制电路板;19、充电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充电式牛奶起泡器,其包括作为手柄的壳体1、马达8、可充电电池10、旋转开关5、PCB控制电路板18、传动轴套9、第一电连接端子11、搅拌棒3、充电底座2、PCB充电电路板12和第二电连接端子13。所述壳体1由左壳101和右壳102卡扣连接构成。充电底座2由盖体201和底板202连接构成,盖体201和底板202通过螺丝固定。
马达8、可充电电池10、旋转开关5、PCB控制电路板18、传动轴套9、第一电连接端子11均安装在壳体1内。
PCB充电电路板12和第二电连接端子13均安装在充电底座2内。
马达8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轴套9与搅拌棒3的一端机械传动连接,搅拌棒3的另一端位于壳体1外。搅拌棒3的另一端安装有不锈钢丝4。
壳体1上开设有旋钮通孔(图未标出)和第一通孔(图未标出),旋转开关5的导电控制端(图未视)与PCB控制电路板18电性连接,旋转开关5的旋钮端(图未标出)通过旋钮通孔露出于外界。第一电连接端子11安装在第一通孔内并伸出于第一通孔,马达8、可充电电池10、第一电连接端子11均与PCB控制电路板18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联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联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33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